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作品评述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注释

①这是一首应和(同)谢咨议凭吊魏武帝曹操的诗。曹操临死时,在他的《遗令》中曾经嘱咐诸子将自己的遗体葬在邺的西岗,并令妾伎们住在铜雀台上,早晚供食,每月初一和十五还要在他的灵帐前面奏乐唱歌,并让她们登台向西瞻望他的西陵墓田。作者认为这一切安排都是无益的,人死已久,墓地的树木都长得很茂盛了,供奉祭祀还有什么用处呢?作者对曹操的眷眷于身后之事有所批评,对他身后的寂寞也有所同情。谢咨议,名璟;咨议,官名。铜雀台: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 
②穗帷:即灵帐,帷,亦作帏。井干(hán含):汉代楼台名,这里借指铜雀台。这两句是说,铜雀台上飘着灵帐,就像死者活着一样供给他酒食。
③郁郁:形容树木茂盛。西陵:曹操的葬地。讵:岂。这两句是说,曹操墓地的树木都长得很茂盛了,他哪里还能听到妄伎唱歌奏乐的声音呢? 
④芳襟:指妾伎的衣襟。婵媛:情思牵连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⑤玉座:帝位,这里指曹操的灵位。这两句是说,曹操这样的人物尚有一死(灵位寂寞),妾伎又何足道呢!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鉴赏

  铜雀台是曹操在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造的,在当时是最高建筑,上有屋宇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楝,侵彻云汉。因为楼顶上铸造了一个大铜雀,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所以名为铜雀台。据《邺都故事》记载,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临死之前,在《遗令》中吩咐儿子们将自己的遗体葬在邺的西岗,并命从妾与使人住在铜雀台上,早晚供食,每月初一和十五还要在灵帐前面奏乐唱歌。此时,诸子必须“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儿子们自然遵命照办。

  不知什么缘故,南朝不少诗人对这一历史故事发生了兴趣,纷纷以“铜雀台”、“铜雀妓”为题,伤悲其意,为之歌咏。何逊、江淹、刘孝绰、张正见、荀仲举等人,都有同题之作。谢朓此诗描写的也是这一题材。“同”,应和的意思。谢谘议,名暻,谘议是官名。谢朓的诗是应和谢暻的铜雀台诗而作的。

  井干是汉代楼台名,诗中代指铜雀台;穗帷就是灵帐。诗人描写祭奠曹操的“盛况”:铜雀台上,歌吹洞天,舞女如云,素白的灵帐,在西风中缓缓飘荡着;曹操的儿子们,供奉先父的亡灵,摆酒设祭,就像曹操活着的时候侍奉他一样。好一个“樽酒若平生”,一种庄严肃穆和隆重热烈的场面,宛然在目。同时,又令人油然想见曹操“平生”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的盖世雄风。然而,生前的气壮山河与死后的隆重庄严,乍看虽颇相仿佛,前后如一,细味却有不胜悲凉之感。逝者如斯,只能“樽酒若平生”(像曹操生前那样供奉如故)了,但反过来说,又不能“樽酒若平生”(像曹操活着的时候纵横捭阖、酾酒临江那样)。一句平白如话的诗,包涵了多重的意蕴,既是描述,又是感慨,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余地。而“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又与上两句有同工异曲之妙。西陵墓地,树木葱茏;铜雀台上,歌吹沸天——可是,死者长眠地下,不能复闻丝竹之声。这似乎是为铜雀台上的伎妾们设辞,传达她们哀婉的心曲。而从诗人所处的历史地位、历史的角度细加品味,则尤感意蕴丰厚,韵味无穷:时代渺邈,年复一年,魏家天下早已改朝换代,如今已没有人为曹操一月两次,歌舞酒乐,侍奉如常;铜雀故址,西陵墓地,百草丰茂,杂树丛生,而今已不能听到什么歌吹之声。所以,诗人禁不住要为那些无辜的妾伎们悲泣感伤了。芳襟翠袖,徒染悲泣之泪;婉转缠绵,空余伤感之情。连曹操这样的盖世英雄尚且不免“玉座寂寞”的悲哀,更何况那些地位低下、身轻体贱的妾伎们呢。

  表面上看,诗写铜雀台祭奠的隆重,写西陵墓地的荒芜以及妾伎们的芳襟染泪、婉娈多情,旨意似乎是在感叹曹操的身后寂寞。实际上这是个误会。写曹操的身后寂寞,乃是为写妾伎们的寂寞张本,是一种衬垫,“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正点出了这一中心题旨。盖世英主尚且不免寂寞身后之事,更何况地位低下、生前就已冷落不堪的妾伎们呢。此诗《乐府诗集》题作《铜雀妓》,也正暗示并证明了诗人题咏的中心对象是妾伎,而不是曹操。由此可见到,诗人已从对铜雀故址的一时一事的凭吊和感伤的圈子中跳了出来,站到了历史的高度,既饱含感情又充满理性,以超然的态度来描写、评判这一历史故事,并进而反思人生。他从大人物的悲哀中,看到了小人物的悲哀;从历史的冷酷中,领略到了现实的冷酷;从死者的寂寞中,感受到了生者的寂寞。因而,这种寂寞身后事的感伤和咏叹,已不仅仅胶着在曹操及其妾伎们身上,而上升为一种人生的感喟和反思。所以,他对“铜雀妓”的题咏,既是执着的,又是超然的,在执着与超然的若即若离之中,诗人既认识、评判了历史和人物,也认识、评判了现实和自己。

  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是以诗的形式发抒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感受,是对历史故事的一种艺术的评判。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内蕴和复杂的感情色彩,深深地隐藏、浸润在诗的形象当中,用艺术形象来说话,来作为自己的代言人。谢朓的这首诗,也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叙写平白,而蕴含丰富、深刻;辞章短小,却韵味渺远、悠长。

诗词推荐

一片春云雨满川,渔蓑欲借苦无缘。多情水庙门前柳,遮我孤舟半日眠。

咏物

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忧。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我後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咏物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咏物

谢墅林亭汴水滨,偶携佳客共寻春。看花纵拟思君子,对竹何曾问主人。促席正逢羲日缓,酡颜仍有郢醪醇。朝中九列无间暇,愿作新诗赠季伦。

咏物

邻曲竟还往,岁除当餽分。作我淡生活,小龙破密云。天机亦良勤,错综合瘁芬。松柏青始独,苕华黄已芸。

咏物

九叠苍崖里,禅家凿翠开。清时谁梦到,白傅独寻来。怪石和僧定,闲云共鹤回。任兹休去者,心是不然灰。

咏物

云中路杳杳,江畔草萋萋。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边风悲晓角,营月怨春鼙。未道休征战,愁眉又复低。

咏物

还乡信自乐,望近转於邑。阿母见儿归,定自持侬泣。

咏物

外闻云际山,中有古招提。新秋喜远览,锐意穷攀跻。出郭值微雨,凉风晓萋萋。陂陀越大岭,沙路净无泥。野活稻田秀,耒耜洞沟畦。登岑复入谷,渐过西山西。举首望华屋,双岸郁相携。虚桥烟霭,峻卷闼排虹霓。下马踏危级,褰裳涉修梯。超然层阁外,仰视穷苍低。俯眺亦人有,森森

咏物

烛暗夜已深,秋虫竞相语。惊风洒蕉叶,冷露散如雨。奈此留滞客,愁绪不可数。白发日以繁,青山渺何许。

咏物

礼经称孝子,不服闇登危。所以九折阪,囘车不敢驰。

咏物

今朝菊,人见意阑珊。只是秋香经一夜,致令郑谷叹多端。终要久长难。马风子,别有一般般。万顷白云知去处,金莲花朵不教残。永永道人

咏物

燕蹴飞红,莺迁新绿,几阵晚来风急。谢家池馆,金谷园林,还又把春虚掷。年时恨雨愁云,物换星移,有谁曾忆。把一尊试酹,落花芳草,总成尘迹。频自笑、流浪孤萍,沾泥弱絮,有底困春无力。银屏香暖,宝箪波寒,又负月明今夕。往事梦里,沈思惟有罗襟,泪痕犹湿。奈垂杨万缕,

咏物

人喜相知自昔然,况君埋玉未多年。雄文一读千行泪,青眼相期万古传。已掇条枚收美实,更披沙石贮清泉。东齐倒掩无人语,火暖灯明手自编。

咏物

蜀州海棠胜两川,使君欲赏意已犹。春露洗开千万株,燕脂点素攒细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青泥剑栈将度时,跨马莫辞霜气冷。

咏物

清汉曲。天际落霞孤鹜。幽草墙阴秋更绿。倚檐三两竹。绣被焚香独宿。梦绕绿窗华屋。何日明眸光射目。夜阑更秉烛。

咏物

雉堞平来堑拥沙,绿芜阙处见人家。山河旧影藏秋月,关塞新声起暮笳。玉蕊已为亭下草,蒺藜不是眼中花。当年风舸经行地,枯柳无枝寄宿鸦。

咏物

旷野行人少,长河去鸟平。

咏物

新梦游仙驾紫鸿。数家灯火灞桥东。吹箫楼外冻云重。石瘦溪根船宿处,月斜梅影晓寒中。玉人无力倚东风。

咏物

萧萧风雨急还休,无数仓官立道同。多少诗情浑漫兴,烟云不隔四山秋。

咏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