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隼旟吏,长对虎头岩。
(见《吴兴掌故》)。

作品评述

《句》是唐代张文规创作的一首诗词。它出现在《吴兴掌故》中,内容为“谁云隼旟吏,长对虎头岩。”

译文:

谁说隼使有旗帜,常在虎头岩上。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句》这首诗词以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叹之情。诗中的“隼使”指的是长官,而“隼旟吏”则指的是随行而来的京官,他们常驻在虎头岩一带。诗人以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对官员身份和权力的一种思考和怀疑。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隼使与虎头岩的景象来隐喻时代变迁。隼使常常在虎头岩上停驻,暗示了随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权力的追求和掌握也发生了变化。虎头岩象征着坚硬和威武的力量,而隼使则代表着权力和统治的象征。

作者通过这样的诗句,传达了对于权力和统治的思考和质疑。他暗示人们对于权力的执着和追求是多么的虚幻和浮华。虎头岩的坚硬与权力背后的价值和意义相对比,让人们反思权力的真实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方式探讨了权力和统治的主题。作者以寓意深远的方式来揭示权力对人性的影响和定位,让读者反思和思考权力的真正意义。

作者介绍

弘靖子,彦远父。裴度秉政,引为右补阙。累转吏部员外郎,官终桂管观察使。工书法。少躭墨妙,备尽楷模。《唐书本传、法书要录序》

诗词推荐

粟泉竭泽剥床肤,券封如山泄尾闾。埒国贾胡成小贩,专城太守甚癯儒。

无相中为人,天鼓发音声。汝等诸天人,昔为地狱身。

力薄慵梳十八鬟,梦回谁与说双鸾。鹅儿酒嫩堪成醉,云母屏凉不障寒。芳草都从行处长,春山岂是画时残。金鱼笺纸回文句,昨夜灯前仔细看。

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砌长苍苔厚,藤抽紫蔓肥。风莺移树啭,雨燕入楼飞。不觉春光暮,绕篱红杏稀。

宵露珠零,溅冰花薄,凝瑞偏早。月练轻翻,风刀碎剪,青女呈纤巧。微丹枫缬,低摧蕉尾,不觉半池莲倒。最好是、千林橘柚,轻黄一村封了。佳人指冷,暗惊罗幕,一夜斜飞多少。怕倚银屏,愁看玉砌,金菊鲜鲜晓,伤嗟传粉,佳期还未,何处冷沾衣透。争知人、临鸾试罢,与梅共瘦。

日出山门晓,日入山径阴。区区昏复旦,役役古犹今。竹瘦人群玉,菊荒文碎金。泛观难究理,默识自明心。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振。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纚笄宵衣,古士妇服。高髻云鬟,叔季之俗。繄是丹青,间以冠髽。孰为主妇,果苏蕙耶。

西接蓝田东武关,有唐名郡数商颜。二千石尽非吾道,一百年来负此山。重叠晓岚新雨後,参差春雪夕阳间。唯供迁客风骚兴,醉望吟看不暂闲。

饯郭林宗数千两,哭陈太丘三万人。河上纷纷皆折角,不如一一是黄巾。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

芳菲节。芳菲节。天意应不虚设。对酒高歌玉壶阙。慎莫负、狂风月。人间万事何时歇。空赢得、鬓成雪。我有闲愁与君说。且莫用、轻离别。

饥寒陷侵暴,其实可怜伤。一事百自反,忿心冷如霜。恕物学者心,省事虑亦长。吾过固多矣,责彼何暇详!

事佛轻金印,勤王度玉关。不知从树下,还肯到人间。楚水青莲净,吴门白日闲。圣朝须助理,绝莫爱东山。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环绕折残枝。自然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无闲事,即芳期。菊花须插满头归。宜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

法喜为食,慈悲为舍。信佛是归,视身如借。住正念以唯勤,趣外尘而无暇。机闲万象光中,眼活髑髅眉下。彼亡也梦蝶露蝉,自得也云犀香麝。神游真净兮天水同秋,心印妙明兮风月破夜。

魏阙天今远,陶园岁复新。杖藜吾独往,芳草正怀人。雪意频催酒,莺啼渐入春。圣朝多雨露,江畔老微臣。

一岁一归宁,凉天数骑行。河来当塞曲,山远与沙平。纵猎旗风卷,听笳帐月生。新鸿引寒色,回日满京城。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