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步入蔡公桥村落间

花埋叶底寓春先,便想烹云煮活泉。
玉脸含羞匀晚艳,翠裾高曳掩秋妍。
灵随雷雨争抽瑞,尖吐枪旗趱摘鲜。
带雪莫知开又落,采须谁厌老蜂颠。

作品评述

《茶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董嗣杲。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茶花茂密地盖在叶底,像是提前隐藏了春天的气息,仿佛可以用它来烹煮云雾,煮沸活泉。它的花瓣像玉一样含羞脸红,色彩晚霞般艳丽,翠绿的花裙高高拖拽,遮掩着秋天的婀娜。茶花灵动地随着雷雨而竞相开放,绽放出瑞雪般纯洁的花朵,傲立于枪旗之间,像是在争相摘取鲜艳的果实。但它的花朵带着雪,开放与凋谢无人知晓,采撷它的人又有谁会厌倦老去的蜜蜂的疯狂?

这首诗词以茶花为主题,展现了茶花娇艳的外貌和生命的短暂。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绘茶花,将其比作春天的预兆,又将其与煮茶、煮泉相联系,给人一种茶花能够带来宁静和活力的感觉。茶花娇美的形象通过对色彩和姿态的描写得以展现,茶花的灵动与生命力被表现为与雷雨争相绽放、与枪旗相争的意象。最后,作者以茶花的凋谢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但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美好瞬间。

这首诗词通过对茶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美好瞬间的感悟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茶花作为自然界的一朵花,以其娇艳和短暂的存在,启发人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个瞬间,并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美好。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展示,让人们在欣赏茶花之美的同时,也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圣主出矣千载遇,王言大哉万口夸。闻道朝廷却苞篚,更无方镇进鞭靴。

远目瞰秦坰,重阳坐灞亭。既开黄菊酒,还降紫微星。箫鼓谙仙曲,山河入画屏。幸兹陪宴喜,无以效丹青。

寄迹惊殊县,论诗得胜流。更容参往返,不恨此淹留。绝唱终三叠,长谣拟四愁。同游有陶谢,莫赋仲宣楼。

西望长安道,东风吹绿尘。斗鸡三市晓,跃马五陵春。柳色迷行客,花香扑丽人。金张居戚里,游宴不辞频。

卜筑清幽远市尘,一种窈窕静松筠。下临城郭千门晓,中有轩窗五亩春。游艺本图佳客语,好贤不觉主人贫。我来登览秋风晚,喜揖清言月色新。

拙宦从江左,投荒更海边。山将孤屿近,水共恶谿连。地湿梅多雨,潭蒸竹起烟。未应悲晚发,炎瘴苦华年。

李潮善八分,求歌杜陵叟。有人和我诗,半纸余科斗。风云生其怀,剑戟出其手。石经中郎蔡,新样元和柳。元常文不传,退之书何有。待我农隙时,载笔随君后。袖手眼亦明,聊与之饮酒。

行寻诘屈蹑崎岖,已谢邻翁果下驹。北走松楸无数里,杖藜筋力尚枝梧。

谿翁居处静,谿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腊穷春自至,四序递相延。玄发成华发,添年是减年。嶰筒灰已动,象魏法初悬。吾独存吾道,凝然不受迁。

秋台好登望,菡萏发清池。半似红颜醉,凌波欲暮时。

冬岭秀乔松,江南飞雪。数朵梅花弄春色。玉颜苍鬓,人似松梅标格。岁寒长不老,人奇绝。簿领余间,长生有道,福寿从今更千百。孙枝浸盛,万卷家传方册。樽前频醉,此宵风月。

柯山落魄一仙翁,二十八宿罗胸中。学术该通明若鉴,襟期豁达气如虹。醺醺痛饮一楼月,落落高谈千古风。一本流年无惜示,贮之他日验穷通。

小隐谢城市,新寒寻褐袍。秋灯依壁暗,夜雨夹风豪。俗自随时异,身宁与世鏖。残年更何事,持蟹酌松醪。

知从了义透音闻,古井无波岂更浑。便好一坑埋众妙,何须六结解诸根。

劳劳忽忽欲谁从,要有田园去自终,衰俗未佑谁得失,古风期与子穷通。三年客兴看秋叶,万里归心寄断蓬。知有世嘲无意解,自惭疏懒甚扬雄。

十日阴寒雪不成,腊残春近更霜晴。深山高卧如春暖,绕鬓飞蚊自在鸣。

客至从嗔不著冠,起来信手揽书看。小蜂得计欺侬睡,偷饮晴窗砚滴乾。

天府鞠办三节日,霜台待漏五更时。薰风一觉清凉睡,莫问浮名高与卑。

十日浓阴飞细雨,清川初涨水平沙。幽人闭户春已半,开遍山南山北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