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真道中

王程不可缓,孤棹且宵征。
古渡无人语,长空惟月明。
湖连四野阔,天与大江平。
明发维扬郡,登临一感情。

作品评述

《仪真道中》是明代诗人王洪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王程不可缓,
孤棹且宵征。
古渡无人语,
长空惟月明。
湖连四野阔,
天与大江平。
明发维扬郡,
登临一感情。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在仪真道上的行程和所感所想。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诗的第一句“王程不可缓”,表达了作者对行程的紧迫感和急迫的心情。他急于前行,不愿停留。

接下来的两句“孤棹且宵征,古渡无人语”,描绘了作者孤独的舟行夜行,沿着古老的水渡前行。这里的“古渡无人语”暗示了这个地方的荒凉和寂静。

第四句“长空惟月明”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天空,形容了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寂静长空。月亮的明亮和空旷的夜空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湖连四野阔,天与大江平”描述了湖泊的广阔和宽广的大江,与平静的天空相映成趣。这里的景色给人以开阔和无边的感觉。

最后两句“明发维扬郡,登临一感情”表达了作者到达目的地维扬郡的喜悦之情。他登上高处,俯瞰着周围的景色,对所感受到的景色和情感产生了共鸣。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行程的急迫感、孤独的舟行、寂静的古渡、明亮的月光、广阔的湖泊和大江以及目的地的喜悦等画面,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情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旅途中的感悟,给人以宁静、广阔和喜悦的感觉。

诗词推荐

蛰龙道已成,升降得自在。渊无百尺深,窍穴通沧海。

越河腊尽雪澌流,千里离心醉未收。今夜山城闻笛恨,断肠那似古梁州。

高奇一百篇,见造化工全。积思游沧海,冥搜入洞天。神珠迷罔象,瑞玉菲雕鑴。休叹不得力,离骚千古传。

茂宰隳官去,扁舟著彩衣。湓城春酒熟,匡阜野花稀。解缆垂杨绿,开帆宿鹭飞。一朝吾道泰,还逐落潮归。

十年曾宿焦山寺,浪急天寒少客行。明日片帆仍远道,一时双眼复孤城。暮山欲尽离尊歇,黄叶全稀白发生。别后故人无限忆,隔江同见月初盈。

积雪峰西遇奖称,半家寒骨起沟塍。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授钺已闻诸国静,坐筹重见大河澄。功居第一图烟阁,依旧终南满杜陵。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独醒长爱众欢酣,酸苦随人却嗜甘。好客不知弹剑铗,闻公风味可无惭。

监燕京马哈马拉尹镇阳,扬从道尹晋,霍邑邢叔亨,簿乡张时敏,仙尉襄陵陈德新,儒学论忻州王秉钧,共祀岱岳庙。叔亨走笔书木兰花慢数篇,音韵铿锵,意象豪宕,刺军政之得失,滔滔缕缕,若大河之出昆仑,恒星之丽碧虚,水镜之析埃漠,令人心怀洒然,愈吮而味加,铭心而口口,可

名山起高兴,不惜马首东。沙边一着眼,翠光已浮空。踏遍桑柘村,所向渐不同。溪细山疑合,谷转路始穷。莹净白玉界,芬馥青莲宫。元知境过清,乘春乃昭融。尚馀半残花,伴我酒颊红。拂石爱少藓,披林怯多风。安得身无事,来时禅寂翁。虑沉灯影外,慧发鸟声中。庶遂老岩壑,此行

马蹄如水朝天去,冷落朝云。心事休论。蘸甲从他酒百分。不须更听阳关彻,消尽冰魂。惆怅离尊。衣上馀香臂上痕。

苍然片石寒,百道飞泉吐。高堂忽萧飒,坐失炎蒸苦。蛟龙卧欲飞,仰噀秋空雨。

杖屦寻春苦未迟。洛城樱笋正当时。三千界外归初到,五百年前事总知。吹玉笛,渡清伊。相逢休问姓名谁。小车处士深衣叟,曾是天津共赋诗。

湖北湖南天水宽,道人付此一毫端。魏郎得之不自供,要遣西山老眼看。

泉声虢虢树苍苍,云有高僧占一房。粮绝罕曾起烟火,佛来不肯下禅床。缁流谁可传宗旨,黄敕难招坐道场。何必真分一间住,偶为但过亦清凉。

夜读韦编起欲从,门前流水落花空。春同心事应长在,月当灯光不用笼。吊古谁能嗟泽畔,高吟且欲效隆中。君诗似玉无瑕玷,岂有他山石可攻。

天地无他功,其妙在自然。尧舜无他圣,其要在知贤。知贤无他术,观其出处焉。尧苟不知舜,徒云能则天。

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

桃源渺何所,不知有冬夏。堪笑市朝儿,炎凉争代谢。

日应群机必有方,未知何处觅南阳。自从失却猢孙后,桥上多时不作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