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请客

竹弟虽让客,不敢当客恩。
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

作品评述

诗词:《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请客》
朝代:唐代
作者:卢仝

竹弟虽让客,不敢当客恩。
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

中文译文:
尽管竹屋之弟充当了主人待客的角色,但不敢接受主人的款待之恩。
我自愧已经沉默了很久,脸上布满了苍苔的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卢仝在唐代写的一首赠答诗,作为回应萧宅二三子的赠诗。诗中表达了作者谦虚自谦的态度。

首先,诗中提到了竹弟虽然扮演了主人的角色,但他并不敢接受主人的恩宠。这表明作者对主人的恩遇感到惭愧,并将自己置身于低位,不敢享受主人的待遇。

其次,诗中的“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这句话,描绘了作者沉默退隐的状态。作者认为自己已经长时间隐匿不见,宛如被大自然的苍苔所掩盖。这里的苍苔可以视作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隐居中与自然融合的意象。

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主人的恩遇的谦虚态度,以及自己退隐的境遇。作者通过对自己的自谦和隐居状态的描述,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和儒雅的风骨。这种退隐自嘲的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士人的风范和文化精神。

诗词推荐

知君月下见倾城,破恨悬知酒有兵。老守亡何惟日饮,将军竞病自诗鸣。花枝不共秋攲帽,笔阵空来夜斫营。爱惜微官将底用,他年只好写铭旌。

忧国忧民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

忧国忧民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林碍月生。

忧国忧民

冷碧终南插太虚,紵麻兰若旧闲居。波离灭后无人继,萧索西风叶满渠。

忧国忧民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通内藏珠府,应官解玉坊。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忧国忧民

日日市朝路,何时无苦辛。不随丹灶客,终作白头人。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忧国忧民

残生伤性老枕书,年少东来复起予。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

忧国忧民

蒙蒙接白云,皎皎混清月。长歌古人句,山明望松雪。

忧国忧民

雷风火泽水,独艮不言山。朔易指方位,万形消息间。

忧国忧民

远客喜归路,清游逾昔闻。雨添山翠重,舟压浪花分。洛叟经名世,张侯勇冠军。怀人不可觌,袖手对炉熏。

忧国忧民

白首扁舟□□访寻,江山□□□登临。□□□是□□藏处,□□平生赏爱心。

忧国忧民

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

忧国忧民

犯雪寻梅雪满衣,池边梅映竹边池。要寻疏影横斜底,拣尽南枝与北枝。

忧国忧民

生计曾无聚沫,孤踪谩有清风。治产犹嫌范蠡,携孥颇笑梁鸿。

忧国忧民

上方梯磴绕岩头,谁就孤高更起楼。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

忧国忧民

蜿蜒西北来,土阜馀百里。怪石从巉岩,势距三峰止。大峰东南倾,中峰伏龙起。绵绵亘不断,小峰平而峙。名虽汉代立,山自开闢始。我来春雨馀,峰色有如喜。绿鬟光可鉴,栉沐初出水。飘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情知隔凡圣,颇亦达生死。埋金何必问,采药聊复尔。洞孔滴丹泉,手掬

忧国忧民

雒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

忧国忧民

爱清香束影,问谁识,几寒心。称月底溪桥,水边篱落,雪后园林。仙家亦怜幽独,美玉堂、温水静相寻。写影华光醉墨,招魂和靖清吟。陶*官罢杜门深。门客欲谁临。谢携酒扶花,敲门见过,一洗尘襟。挥亳径酬雅意,弃醉来、忘却雪盈*。更结松*高会,从渠桃李繁阴。

忧国忧民

君不见边孝先,才得午枕一觉眠。便遭弟子嘲便便。又不见马季长,横经高堂坐绛帐,背后女乐盈妖妍。青春一去少者老,白发不分愚与贤。试看刻苦要称天下士,何如落魄且作地行仙。东风来习习,新月照娟娟。若逢花解语,须用酒为年。

忧国忧民

今春芳苑游,接武上琼楼。宛转萦香骑,飘飖拂画球。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只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

忧国忧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