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请客

竹弟虽让客,不敢当客恩。
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

作品评述

诗词:《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请客》
朝代:唐代
作者:卢仝

竹弟虽让客,不敢当客恩。
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

中文译文:
尽管竹屋之弟充当了主人待客的角色,但不敢接受主人的款待之恩。
我自愧已经沉默了很久,脸上布满了苍苔的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卢仝在唐代写的一首赠答诗,作为回应萧宅二三子的赠诗。诗中表达了作者谦虚自谦的态度。

首先,诗中提到了竹弟虽然扮演了主人的角色,但他并不敢接受主人的恩宠。这表明作者对主人的恩遇感到惭愧,并将自己置身于低位,不敢享受主人的待遇。

其次,诗中的“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这句话,描绘了作者沉默退隐的状态。作者认为自己已经长时间隐匿不见,宛如被大自然的苍苔所掩盖。这里的苍苔可以视作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隐居中与自然融合的意象。

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主人的恩遇的谦虚态度,以及自己退隐的境遇。作者通过对自己的自谦和隐居状态的描述,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和儒雅的风骨。这种退隐自嘲的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士人的风范和文化精神。

诗词推荐

萧条无一事,日久坐茅斋。古树不知岁,落叶常满阶。凉风善多病,暮雨生秋怀。南寺有良晤,清言独伤乖。

忧国忧民

卷丝丝、雨织半晴天,棹歌发清舷。甚苍虬怒耀,灵鼍急吼,雪涌平川。楼外榴裙几点,描破绿杨烟。把画罗遥指,助啸争先。憔悴潘郎曾记,得青龙千舸,采石矶边。叹内家帖子,闲却缕金笺。觉素标、插头如许,尽风情、终不似斗赢船。人声断,虚斋半掩,月印枯禅。

忧国忧民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忧国忧民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忧国忧民

知尔学无生,不应伤此别。相逢宿我寺,独往游灵越。早晚花会中,经行剡山月。

忧国忧民

素节垂垂杪,衰怀拍拍丛。风乾梧叶白,霜老菊花红。理曲多添瘦,停诗不减穷。出寻空阔处,揩眼送飞鸿。

忧国忧民

借屋复借竹,主人贫可知。清风时引酒,长日最须棋。墙缺秋声过,庭空月影随。遥怜对高节,幽独更题诗。

忧国忧民

绿杨庭户静沉沉。杨花吹满襟。晚来闲向水边寻。惊飞双浴禽。分别后,忍登临。暮寒天气阴。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

忧国忧民

洞庭春水如天,岳阳楼上谁开宴。飘零郑子,危栏倚遍,山长恨远。何处兰舟,彩霞浮漾,笙箫一片。有娥眉起舞,含*凝睇,分明是、旧仙媛。风起鱼龙浪卷,望行云、飘然不见。人生几许,悲欢离聚,情钟难遣。闻道当时,汜人能诵,招魂九辩。又何如乞我,轻绡数尽,写湘中怨。

忧国忧民

世间功业任差殊,心地明时自有余。若道必从勤学得,当年稷卨读何书。

忧国忧民

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未成名。

忧国忧民

离席一挥杯,别愁今尚醉。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忧国忧民

施食池腥龙戏钵,长明灯暗鼠偷油。

忧国忧民

种芸岂辟蠹,无水乃有鱼。平生破万卷,胸次藏石渠。何如叶上虫,篆出先秦书。

忧国忧民

湘浦才春已著鞭,依稀渐近劝耕天。山樱花落红飘雨,野草烧残青入烟。云接岭头阴漠漠,泉流涧底响涓涓。严关两入知非偶,重扣宝坊占宿缘。

忧国忧民

悻直每疾恶,淹留无徒官。性虽与物忤,吾独惜才难。垂老须闻道,为邦贵在宽。君宜念此语,衰鬓各霜残。

忧国忧民

手无太尉玉麈,腰无鄂公羽箭。一声喝海潮音,一只眼岩下电。

忧国忧民

却缘野阔觉天低,政值潮平苦槳迟。洲觜两船归别港,岸头数屋出疏篱。江山惨淡真如画,烟雨空蒙自一奇。病酒春眠不知晓,开门拾得一篇诗。

忧国忧民

宦游佳处是零陵,廪稍优饶水石清。心不思归归不乐,汝休强劝拂人情。

忧国忧民

晚风吹动碧琳寒,初日花房露未乾。谁道幽人无伴侣,红蕖万朵竹千竿。

忧国忧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