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刘禹锡的《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拼音和注音
jīng jié xià cháo tái , fēn guī cóng běi hu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旌节: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2.借以泛指信符。3.旌与节。4.指军权。
节下:节下jiéxia[口]∶指节日或临近节日的日子∶即麾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古时对使臣的尊称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原诗
旌节下朝台,分圭从北回。城头鹤立处,驿树凤栖来。旧路芳尘在,新恩馹骑催。里闾风偃草,鼓舞抃成雷。
吏散山禽啭,庭香夏蕊开。郡斋堪四望,壁记有三台。
人讶征黄晚,文非吊屈哀。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