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祠

葛巾漉酒艳流霞,长向东篱醉菊花。
不分宋公移晋祚,只将甲子纪年华。

作品评述

《渊明祠》是明代文人顾禄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葛巾漉酒艳流霞,
长向东篱醉菊花。
不分宋公移晋祚,
只将甲子纪年华。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渊明祠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以诗情画意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怀的交融。

赏析:
首句“葛巾漉酒艳流霞”,描述了葛巾(稻草编织的帽子)下的诗人在倾斟美酒,酒色如流霞般艳丽。这里的葛巾和漉酒的描写,呈现了一种自然朴素和诗人的闲适心境。

接着,“长向东篱醉菊花”,诗人醉卧在东篱旁,欣赏着盛开的菊花。东篱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而菊花则象征着秋天的美好和坚韧的品质。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人世间繁华的隐忍和对自然的倾心。

接下来的两句“不分宋公移晋祚,只将甲子纪年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宋公指的是宋代的宰相、文学家范仲淹,而晋祚指的是晋王朝的兴衰。诗人说不去区分这些历史人物和王朝的起伏,只把时间的流转看作是甲子年的更迭。这里暗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淡然态度,认为时间的流动和岁月的更迭是不可阻挡的。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淡泊的心态,同时也折射出明代文人对历史和时光流转的关注和思考。

诗词推荐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似哭襄王。朝朝暮暮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无限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萧艾秽群芳,草木纷零落。梅花我辈人,例合束高阁。

松风到晓声幽微,曲江漏尽天河低。平明游子出门去,家住葛洪丹井西。

横石圆峰岂偶然,上悬又瀑下澄渊。我来不为桥难过,待了区中未尽缘。

只把文章谒帝居,便从平地蹑空虚。分明有个上天路,何事儿孙不读书。

何事新春胜旧春,阴阳顺序国安荣。坤元永赞乾元大,月色常修日色新。

乐籍小名收,侯家旧主讴。笑能撩客喜,醉肯逐人留。蝶识薰香气,莺惭度曲喉。更怜谙酒令,少日住扬州。

静中见万物,各各有春意。收拾入襟怀,阳和散天地。

碧莲何岁开,我时不得见。于今到池上,只有红莲绽。红莲非丑恶,物以多为贱。阿蛮加解舞,不见真妃面。

出门谁与游,顾影恻我情。赖有木居士,作伴山中行。

一丘一壑半生中,旁舍小儿见老翁。归来赋就晚迳绿,醉时歌罢春灯红。壮心欲尽孤云薄,昨梦不留寒月空。茗碗粥盂能事毕,四三朝暮付狙公。

桂山留上客,兰室命妖饶。城中画广黛,宫里束纤腰。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娇。周郎不须顾,今日管弦调。

渥生汉马真龙种,旅献周獒敌虎威。时节太平哄花柳,平川牵鞍走如飞。

我寓侍郎桥,夜枕闻五德。四更即不眠,东望逆曙色。南睨三芭阁,千灯破暗黑。百八仙林钟,鼍龙吼其北。繄此倚阑人,四海谁我识。未能朱晦翁,乡邦续道脉。

江南龙节水为乡,水不纯阴有半阳。一片湖光共深浅,两般泉脉异温凉。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花妍儿女姿,零落一何速。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绿。京师多名园,车马纷驰逐。春风红紫时,见此苍翠玉。凌乱迸青苔,萧◇拂华屋。森森日影闲,濯濯生意足。幸此接清赏,宁辞荐芳醁。黄昏人去锁空廊,枝上月明春鸟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