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斋夕书

幽居得自怡,野性方惬素。
高枕一酣眠,长廊独闲步。
白日谁云长,青山忽已暮。
皓月照前阶,凉风满高树。
偶随孤鹤行,时见疏萤度。
即此有余欢,何况山中去。

作品评述

《东斋夕书》是明代苏伯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幽居得自怡,野性方惬素。
高枕一酣眠,长廊独闲步。
白日谁云长,青山忽已暮。
皓月照前阶,凉风满高树。
偶随孤鹤行,时见疏萤度。
即此有余欢,何况山中去。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苏伯衡在东斋的夜晚的安逸和自在。他的居所幽静宜人,使他得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他在高枕而眠的时候,能尽情享受宁静的夜晚,或者在长廊上独自散步。白天逝去的很快,青山也在一瞬间变暗了。皓月照亮了前阶,凉风吹过高高的树梢。有时他会偶然地追随孤鹤的飞行,偶尔看见稀疏的萤火虫飞过。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享受到了充足的欢乐,更加向往山中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幽居和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自在的境界。苏伯衡以简练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述高枕而眠、独自散步等细节,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他观察到白天的短暂和青山的变幻,描绘了夜晚皓月照亮前阶和凉风吹过高树的景象,通过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体验。

诗中的"偶随孤鹤行,时见疏萤度"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由的追求。孤鹤代表着自由和独立,而疏萤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转瞬即逝。通过与这些自然元素的接触,作者更加体会到自己的欢乐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优美,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境界,使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诗词推荐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银瓶绠转桐花井,沉水烟销金博山。文簟象床娇倚瑟,彩奁铜镜懒拈环。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采石江头万鼓鼙,祭天台上手挥旗。坐驱朔马为鱼鳖,笑杀江南踏浪儿。

赞国经纶更有谁,蔡公相叹亦相师。贵为丞相封侯了,归后家人总不知。

师资为学之规,朋友为学之劝。说与润屋千金,何似传家万卷。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小桃经雨暖成川,云锦相辉粉色天。摘实未医尘世病,飞霞且致洞中仙。

紫蕨伸拳笋破梢,杨花飞尽绿阴交。分明西祖单传句,黄栗留噜燕语巢。

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到金泉。山阴道上秋风早,却见神仙小自然。

夜永衾寒梦觉。翠屏共、绣帏灯照。就枕思量,离多会少。孤负小欢轻笑。风流争表。空惹尽、一生烦恼。写遍香笺,分剖鳞翼,路遥难到。泪眼愁肠,朝朝暮暮,去便不知音耗。终须拚了。别选个、如伊才调。

倪侯喜清旷,遇物乃虚舟。富贵知轻视,胸怀肯误投。青云非近器,沧海纳群流。道在从顕,功名晚可收。

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

传令收遗籍,诸儒喜饯君。孔家唯有地,禹穴但生云。编简知还续,虫鱼亦自分。如逢北山隐,一为谢移文。

记临岐,销黯处。离恨惨歌舞。恰是江梅,开遍小春暮。断肠一曲金衣,两行玉_,酒阑后、欲行难去。恶情绪。因念锦幄香奁,别来负情素。冷落深闺,知解怨人否。料应宝瑟慵弹,露华懒传,对鸾镜、终朝凝伫。

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星河渐没行人动,历历林梢百舌声。

杖藜出郭一水近,石磴古路穿松筠。万仞绝壁倚天末,八节惊滩当寺门。泉声飞下锦绣谷,殿影插入玻璃盆。宣州水西天下胜,阆州城南亦何云。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古今多少苍茫事,前车历历未能忘。鸿门宴上宽纵敌,乌江边头何仓惶!秀全空坐失良机,天京终于烟灰场。急世英雄行大劫,莫顾尘界百创伤。

负瓮城边閒日月,翻环门上几春秋。东阳谩识榴皮字,南郭曾偕柳树游。踏雪飞鸿痕偶在,寒潭过雁影无留。至人御气无今古,妙处疑同上下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