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严大夫之桂州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作品评述

《送严大夫之桂州》是唐代张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张籍送别严大夫前往桂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严大夫的旅途,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表达了桂州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并展示了当地人民对桂州的热爱和生活习俗。

赏析:
这首诗词以唐代的辞章风格表达了作者对严大夫的送别之情。首句"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描写了严大夫所经过的湘潭地区景色幽美而奇异,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则描绘了行程中经过的地方,莎城是指桂州的别称,百越是指桂州地区的民族,九疑则指桂州境内的九座山峰,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严大夫行程的长途和多样性。

接下来的两句"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重点描绘了桂州的特色,桂州以丰富的桂花资源而闻名,也是养蚕产丝的重要地区。这里通过桂花和蚕丝的象征,表达了桂州富饶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最后两句"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则强调了桂州的风俗和文化。桂州的歌曲风格独特,听起来似曲非曲,表达了桂州人民独特的艺术才华和音乐文化。"风俗自相谙"则表达了桂州人民对自己风俗习惯的熟悉和传承。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和地方特色,表达了对严大夫的送别之情,同时展示了桂州的美丽景色、丰饶土地和独特的风俗文化。

作者介绍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祕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歷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诗词推荐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见我淮南被召西,重来学馆尚栖迟。未容小隐通三径,聊可卑飞共一枝。饮罢玉山方突兀,赋成笔陈已淫夷。霜荷叶叹青衫旧,闻子修身自畏知。

结宇蕉阴桐径边,浮名无用世间传。高情剩有闲中趣,写出青山不卖钱。

情怀渺渺。客舍天将晓。百虑攻心浑未了。不似漫郎多少。人生傀儡棚中。此行那计西东。指日云泥超异,重占口角春风。

岩曲孤根为底来,婆娑生意画云开。霜繁露重樛枝落,借问于今材不材。

昔见将军破虎鞯,玉堂曾共扫千言。功名老去皆蹉跌,相见谆谆劝学仙。

右文兴化,宣古师今。明礼有典,吉日惟丁。岂牺在俎,雅奏一庭。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维崧之颠仙所巢,凡卉不敢争分淆。千年双干腾老蛟,露月沐浴风枝敲。雪霜贸贸青愈苞,天授非论地肥硗。翼而翔飞足而跑,倘轻来此遭讥嘲。伟哉两鹿义漆胶,生铁挺角铜为骹。於菟可阱熊可庖,尔独不受不鞭捎。如凤在薮麟在郊,俯仰自得盘林坳。神雀亦喜辞黄茅,飞鸣岂复喧啁啁。

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

馆娃宫外趁游人,不见湖山自在春。闻道石湖清绝处,芳时不著绮罗尘。

元规端委,得似幼舆丘壑。人言此辈宜高阁。几载种天随菊,采庞公药。龙尾道、难安汗脚。浮荣菌_,选甚庶官从橐。对床句、子真佳作。安用羡伊结驷,叹侬罗雀。呼便了、沽来共酌。

帝籍于郊,典仪具陈。务农以训,供祀以勤。祀在于诚,匪勤于人。训农以实,匪训以文。帝谨二物,乃躬乃亲。公侯卿士,暨厥庶民。

罢讲巡岩坞,无穷得野情。腊高犹伴鹿,夏满不归城。云朵缘崖发,峰阴截水清。自然双洗耳,唯任白毫生。

芳春桃李时,京都物华好。为岳岂不贵,所悲涉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赠君双佩刀,日夕视来期。

童去鹤归迟,青山皓首期。池塘圆草梦,家世受梅知。拂石和云卧,分鱼换米炊。人生裁足耳,舍子更其谁。

我尝为吴客,家亦有吴婢。忽惊韩夫子,来遗越乡味。与官官不识,问侬侬不记。虽然苦病痈,饶吻未能忌。

点点残红缬燕泥,画堂春暖日初迟。绿杨影里莺声碎,正是南窗梦觉时。

铜驼陌上须臾乐,金穴侯家瞬息欢。争似盖头茅一把,老僧终日百般安。

谷雨风前,占淑景、名花独秀。露国色仙姿,品流第一,春工成就。罗帏护日金泥皱。映霞腮动檀痕溜。长记得天上,瑶池阆苑曾有。千匝绕、红玉阑干,愁只恐、朝云难久。须款折、绣囊剩戴,细把蜂须频嗅。佳人再拜抬娇面,敛红巾、捧金杯酒。献千千寿。愿长恁、天香满袖。

彼黄四娘,诗于杜陵。先南怀芝,果何等僧。视其与游,尚或可喜。于帖之存,以识骥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