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书院

竹屋纸窗无限好,观书学字不妨清。
谁知夜梦饶惊枕,庄舄依前自越声。

作品评述

《寺前书院》是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屋纸窗无限好,
观书学字不妨清。
谁知夜梦饶惊枕,
庄舄依前自越声。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寺前书院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书院环境的喜爱和对读书学习的推崇之情。诗中还融入了一些意境,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梦中受到惊吓,庄舄的音乐声似乎又重新回荡在耳边。

赏析:
首句“竹屋纸窗无限好”,通过描绘书院的建筑环境,展现了一种简朴自然的美感。竹屋和纸窗表明书院的清雅和朴素,也暗示了与尘世的隔离和宁静。第二句“观书学字不妨清”,强调了书院的学习氛围和读书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能够更加专注和清晰地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谁知夜梦饶惊枕,庄舄依前自越声”,增加了一种戏剧性和意境化的情节。作者在夜晚梦中受到惊吓,这种突然的情节转折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忧愁。庄舄的音乐声仿佛又重新回荡在耳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追忆。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书院的美好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诗中的情感和意象的交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激动,以及对于知识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作者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老客天涯心尚孩,惜春直欲挽春回。长绳纵系斜阳住,右手难移故国来。暑近蚊雷先隐辚,雨前螘垤正崔嵬。茹芝却粒终无术,万事惟须付一杯。

向夕蝉鸣疏柳斜,烟光鸥外淡江沙。潮来月上无人钓,落尽西风白藕花。

巽岭直下梅家店,福禄难过丑年春。

无心独坐转黄庭,不逐时流入利名。救老只存真一气,修生长遣百神灵。朝朝炼液归琼垄,夜夜朝元养玉英。莫笑老人贫里乐,十年功满上三清。时人受气禀阴阳,均体乾坤寿命长。为重本宗能寿永,因轻元祖遂沦亡。三宫自有回流法,万物那无运用方。咫尺昆仑山上玉,几人知是药中王。

信知先世业,沦苦於尘劫。今日受持经,我相渐休歇。

春情又为别离牵,旧恨新愁总自怜。莫问归期何日是,安排肠断绿窗前。

江天寒意少,冬月雨仍飞。出户愁为听,从风洒客衣。旅魂惊处断,乡信意中微。几日应晴去,孤舟且欲归。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衫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越海传金册,华夷礼命行。片帆秋色动,万里信潮生。日映孤舟出,沙连绝岛明。翳空翻大鸟,飞雪洒长鲸。旧鬓回应改,遐荒梦易惊。何当理风楫,天外问来程。

百年坠典一朝行,疾痛谁知赤子情。劳瘁可曾沾小惠,追呼蚤已困苛征。

静夜砧初动,凉风雨乍收。一钩新月上,应照故园楼。

麦陇收黄槁,秧田欠绿滋。三时犹好在,一雨未为迟。精意能先物,神明敢后期。邦人孚至意,可但不能欺。

二子论文地,阴风雪塞庐。宁穿东郭履,不遗子公书。士固难推挽,时闻有诏除。负暄真得计,献御恐成疏。

帝乡于郊,荷天之休。五福敷锡,皇明烛幽。云行雨施,仁翔德游。圣人多男,歌颂九州。

秋蝉噪,声细又声长。饮罢闻风声不困,声声都了显行藏。使我起凄惶。堪嗟叹,模样是蜣娘。尚自超然蝉退去,为人宁忍昧三光。急急养铅

万木千花冻未醒,东君无处觅归程。抬眸忽见春风面,的皪枝头数点青。

秋风泠然动高竹,起并朝檐温体粟。忽惊剥啄意谁何,乃是和诗重拜辱。再三开阖手不置,不惟诗好字亦熟。我虽年事滥催忝,于此论功真未足。重怜别来不我舍,连日追随访林谷。和诗未厌数还往,别后要期常诵读。知音已死或绝弦,闻韶解忘三月肉。但得我辈识铮铮,徒使世人讥碌碌。

松竹夜枕听,窗扉朝起看。虽成见晛喜,敢废履冰难。照映形知秽,嘘呵诗故寒。要难穷极览,安得振飞翰。

淋浪翻一雨,拳局下层坡。险尽平川出,村宽古屋多。风烟随地辟,鸡犬觉声和。田父正愁思,天阴难刈禾。

日转秋庭树影斜,风来粉蝶胜悲笳。只应宋玉秋来梦,常在墙东阿子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