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谢庆成诗十韵

圣孝当天世继明,两全能飨礼交行。
路朝躬款三年报,斋寝先端七日诚。
穹厚博临通肸蠁,祖宗严祀极专精。
冕章从质更新制,钟虡铿纯复旧声。
舞佾前陈徽烈茂,燎烟升达上仪成。
不祈厚福归诸己,务达庞恩及庶氓。
还御端闱孚大号,载颁元历庆鸿名。
欢谣沸渭盈都辇,协气旁流浃海瀛。
百辟旅庭纷岳抃,四方延首效葵倾。
帝心虔巩常无怠,亿万斯年享治平。

作品评述

《恭谢庆成诗十韵》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敬谢庆成功诗十篇,君王圣德天下显明。无论礼仪或交际,都能受到各方的赞赏。朝廷上,他一直恭敬地奉献,三年来一直如此。在斋戒和寝宫中,他首先端正自己,七天如一,一直持之以恒。他的学识广博,能涉猎各个领域,祭祀祖宗时非常庄重专注。他将制度进行改革,使冕章更加符合质朴之道,钟声更加悠扬清脆。他舞佾前表彰了陈徽和烈士茂材,燃起了升达上仪的烟火。他不仅祈求自己得到厚福,也致力于给予庞恩和百姓幸福。他重新回到朝廷,受到了大号的欢迎,颁布了元历来庆祝他的崇高名声。欢呼声在渭水和都城中回荡,气氛融洽,浸润了海洋和河流。各地的官员纷纷效法,四方的人们纷纷效仿,如同向太阳的向日葵一样。皇帝的心虔诚巩固,亿万年来享受着治世的平安。

诗意和赏析:
《恭谢庆成诗十韵》这首诗是苏颂对皇帝的称颂和感谢之作。诗中表达了对皇帝圣德的赞美,他的仁德和智慧被全天下所认可。诗人称颂皇帝在礼仪和交际方面的卓越能力,他能够得到各方的喜爱和尊重。并且,皇帝恭敬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不辞辛劳,三年如一,一直保持着端正的举止。他对学识的广博探索使他能够涉猎各个领域,他对祖宗的祭祀非常庄重认真。皇帝对制度进行改革,使得国家更加纯朴和富有活力,他的冕章和钟声表达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他还表彰了那些为国家献身的英雄和杰出人才,使他们的名字升华到更高的境界。皇帝不仅希望自己得到幸福,也关心庶民和百姓的福祉。他回到朝廷受到热烈欢迎,颁布了元历庆祝他的名声。全国人民都为他的荣耀而欢呼,这种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国家,浸润了大江大海。各地的官员纷纷效仿,四方的人们纷纷向皇帝效忠,如同向太阳的向日葵一样。皇帝的虔诚和治国能力使亿万年来国家都享受着安治和繁荣。

这首诗词体现了对皇帝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赞美了他的圣德和智慧。苏颂通过描绘皇帝在各个方面的卓越能力,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诗中融入了对祖宗的尊崇和对英雄的赞扬,彰显了皇帝对传统文化和国家发展的重视。整首诗词气势恢宏,充满庄严,通过对皇帝的赞美,表达了对治平和繁荣的向往,以及对皇帝的忠诚和支持。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颂对宋代皇帝的赞美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宋代治平和繁荣的美好期望。它通过描绘皇帝的品德和才能,表达了对皇帝的景仰和敬意,同时也呼吁各地官员和人民效仿皇帝的榜样,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整首诗词语言华丽,韵律流畅,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展现了宋代社会对皇帝的崇敬和赞美,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听一般。

深深人语转苍崖,牵路如梯滑似苔。睡起拥篷看奇石,一方新绿入船来。

高房占境幽,讲退即冥搜。欠鹤同支遁,多诗似惠休。瓶澄孤井浪,案白小窗秋。莫道归山字,朝贤日献酬。

立雪穷兰若,侵寒破骕骦。云迷山糊涂,冰压树琅珰。瓮底茅柴熟,炉头榾柮香。乐天随分足,吾秋老田庄。

来时稻叶针锋细,去日黄花黍粒粗。久病终惭多敝政,丰年犹喜慰耕夫。青山片片添红叶,渌水星星照白须。东观校雠非老事,眼昏那复竞铅朱。

峄阳桐半死,延津剑一沈。如何宿昔内,空负百年心。

万事灰心犹薄宦,尘埃未免劳形。故人相见似河清。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卜昼匆匆还卜夜,仍须月堕河倾。明年我去白鸥盟。金闺三玉树,好问紫霄程。

诗写水云真,词传花柳神。溜脂松濯濯,凝粉竹津津。色者空中幻,声其寂里尘。愿言收视听,其细入无伦。

射虎南山,断蛟北海,恍如梦中。念少年豪气,霜寒一剑,清时功业,月满雕弓。年去年来成底事,已一半消磨成老翁。那堪更,病为城绕,愁作兵攻。无悰。慵语西风。正独倚危阑送塞鸿。道酒能逍遣,酒因病减,歌能消遣,歌为愁浓。大造不将炉冶去,□万卷诗书宁愤穷。都休问,且试

去年看花在城郭,今年看花向村落。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乱后城南花已空,废园门锁鸟声中。翻怜此地春风在,映水穿篱发几丛。年时游伴俱何处,只有闲蜂随绕树。欲慰春愁无酒家,残香细雨空归去。

满堂蟠蛰卧僧龙,一片闲云下碧空。舒卷当机元自在,从教蚊蚋弄狂风。

水远山明,秋容淡、不禁摇落。况正是、楼台高处,晚凉犹薄。月在衣裳风在袖,冰生枕簟香生幕。算四时、佳处是清秋,须行乐。东篱下,西窗角。寻旧菊,催新酌。笑广平何事,对秋萧索。摇叶声声深院宇,折荷寸寸闲池阁。待归来、闲把木犀花,重熏却。

老手便剧郡,高怀厌承明。联纡东阳绶,一濯沧浪缨。东阳佳山水,未到意已清。过家父老喜,出郭壶浆迎。子行得所愿,怆悢居者情。吾君方急贤,日旰坐迩英。(迩英,阁名。)黄金招乐毅,白璧赐虞卿。子不少自贬,陈义空峥嵘。古称为郡乐,渐恐烦敲搒。临分敢不尽,醉语醒还惊。

学诗自足致寒饥,更欲探求造化机。我坐一偏犹不免,君今两取是邪非。

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少陵鲸海动,翰苑鹤天寒。今日访君还有意,三条冰雪独来看。

连夜春寒,夜来好梦衾暖。寺楼钟断。却恨更筹短。一点闲情,苦被离愁管。西城晚。雁飞天远。草色归心满。

此老胸中万顷宽,小园幽径日追欢。宁教酒欠寻常债,耻就人求本分官。高柳阴浓烟欲暝,丛花红湿露初漙。要知泽国年光晚,已过清明尚浅寒。

忆到夔门正月初,竹枝歌舞拥肩舆。当时光景应如昨,绿鬓治中八十余。

铁面郎,不愿白玉堂,愿着锦衣裳。上明天耳目,下见人肝肠。江南使者欺天隐,黄金车驮实虚牝。忽焉青天近,天目峰前见秋隼。父老出郭门,焚香拜使君。使君天上斗,斟酌元气成冬春。成冬春,立皇纪,董狐已修三国史,柱下惠文须出理。江南骢,行且止,万一谗邪塞天耳,手持尧时

二三君少壮,走上浮图巅。何为苦思我,平步犹不前。苟得从而登,两股应已挛。复想下时险,喘汗头目旋。不如且安坐,休用窥云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