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边

野性何曾计此身,老来方觉负初心。
故山无地堪栽竹,犹傍人家看竹林。

作品评述

诗词:《竹边》
朝代:宋代
作者:释文珦

【中文译文】
野性何曾计此身,
老来方觉负初心。
故山无地堪栽竹,
犹傍人家看竹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面对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以竹子为象征,表达了对自然纯真本性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繁琐的反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竹子为主题,通过竹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野性与初心的思索。首句"野性何曾计此身"反问着人类是否曾经计较过自己的野性本性,暗示着自然状态的纯真和无私。接着,"老来方觉负初心"表达了在年老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背离了最初的初心,对于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感到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故山无地堪栽竹,犹傍人家看竹林",以竹子在山野与人家两种环境中生长为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思考。"故山无地堪栽竹"暗示了原本属于竹子的山野环境已被人们占据,无法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而"犹傍人家看竹林"则表明竹子只得依附在人家旁边的竹林中生存。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

整首诗词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野性和初心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的影响的关切。作者借助竹子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然本性的向往,对人世间浮躁与繁琐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担忧。这种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在宋代文人的创作中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内涵。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诗词推荐

碎琼揉香作肌骨,霁日吹红染肤色。人间何处有此葩,一种风流初未识。东隅月户编三千,夜修玉关瀛洲前。拂摇桂子偶坠此,雨露培植开韶妍。史翁移根出葱茜,雕斛持归翠微殿。一朝丽质冠百昌,御墨分题落团扇。何年流转江南乡,一本奚翅千金偿。分枝接叶色已浅,纵有此花无此香。

林色树还曛,何时得见君。独居度永日,相去远浮云。故疾随秋至,离怀觉夜分。蛩声非自苦,偏是旅人闻。

夫人不佞佛,平日事何如。临死无贫苦,与常同起居。巫医空睥睨,孝敬谩勤渠。性识真明达,油然悟本初。

峨豸凛霜简,立螭迫荷囊。从渠众醉酣,我自深林芳。岁晚发雪白。德称腰鞓黄。世无香山老,谁与论行藏。

百花丛里花君子,取信东君。取信东君。名策花中第一勋。结成宝鼎和羹味,多谢东君。多谢东君。香遍还应号令春。

闻汝行尘在,南阳定汝阳。古城遥落日,歧路满秋霜。雁影江流隔,猿声楚塞长。贾生官不贵,莫怨汉文皇。

雾开离草迥,风逆到花迟。

白发慵巾短短衣,闲行斜倚小筇枝。自家弄影犹痴绝,只似初骑竹马时。

巽岭直下梅家店,福禄难过丑年春。

拼沈醉、金荷须满。怕年年此际,催归禁篽,侍黄柑宴。

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有意探禅学,无心了世情。不知清夜坐,得知得若为清。

勋名一代俱称首,将相三朝愈饬躬。雅意自安台鼎外,群生长愿化钧中。破除白发留宾醉,收拾黄金济士穷。旧邺山川齐寿考,秀眉何独鲁龟蒙。

昨来飞橹下危泷,不敢窥窗只闭窗。莫叹江平船不进,只将行役当游江。

旧说春风亦世情,不应作意断人行。绝须一怒催新句,更可多忧促短生。胜日著忙端取怪,妙年得此未须惊。悬知出处非吾事,已复星河烂漫晴。

燕兰识字尚聪明,难遣当筵迟暮情。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陶令思归未得归,黄花想见绕东篱。满头须插何容易,且向盘园乞一枝。

江南客,家有宁馨儿。三世文章称大手,一门兄弟独良眉。藉甚众多推。千里足,来自渥洼池。莫倚善题鹦鹉赋,青山须待健时归。不似傲当时。

甲第朱门久不开,春风潜入发江梅。今朝承相双车辙,辗破林间水畔苔。

十一月新阳排寿宴。黄钟应管添宫线。猎猎寒威云不卷。风头转。时看雪霰吹人面。南至迎长知漏箭。书云纪候冰生研。腊近探春春尚远。闲庭院。梅花落尽千千片。

白头老翁发垂领,牵孙与客摩孙顶。翁年八十死无恤,邻女孩童困饥馑。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杀菽。去年饥馑犹一粥,今年饥馑无余粟。客谢老翁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零丁老病维一身,独卧茅檐夜深雨。梦回犹是悮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