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屯北崦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作品评述

《东屯北崦》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的流浪者的景象。他在东屯和北崦的地方陷入了困境,生活困顿,不得安宁。他被社会的险恶之徒所威胁,而他却渴望远离这种非正常的生活。他寂静地行走在村庄中,只能看到一些鸟儿,落日西下时也无人相伴。他走过崎岖的山壑,风吹在他的面庞,看着松树上滴落的露水。远处的山峰回望着他那已经白发苍苍的头,而战争的烽烟依然存在。

赏析:
杜甫通过《东屯北崦》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世道艰辛和社会不公的思考。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受困于盗贼和异俗生活的人,他渴望回归正常安宁的生活,远离战乱的地方。整首诗以写景描写为主,通过描绘空村中鸟儿的飞翔、夕阳下的寂寥和松树上的露水,营造了一种静寂和孤独的氛围。通过这些意象,杜甫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困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诗的结尾,杜甫以远山回望的方式,暗示主人公已经步入老年,白发已经满头。而“战地有黄尘”则传达出动荡和不安的社会环境。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展现了杜甫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东屯北崦》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生困境的感慨,展示了杜甫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它是杜甫晚年创作中的一部分,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命运的关切。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梦裹家山竹裹钟,金鸡山下快掀篷。垂杨不隔池楼月,宿酒吹残杨柳风。

千章古木转头空,去与人间作栋隆。未必真能庇寒士,不如留此贮清风。

绣被新鸯剩半床,怕拈卮酒怕闻香。能瘳别恨无灵药,愿驻华姿有禁方。背冷乍温教女弟,面痕轻舐待萧郎。悬知坐起新妆淡,另有葵花似嫩黄。

梦食饥人梦赦囚,睡难重觅醒难留。枕中槐下栖栖甚,身息心还未许休。

穷居寡俦匹,园庐有余清。落叶覆荒池,疏林映高城。野田刈获尽,霜畦蔬复登。寒月无密影,中夜露气凝。是时嚣烦息,沉思方入冥。沉冥乃道真,一悟还自惊。

姑溪绿可染,小艇追晚凉。棹进破树影,波浪摇星芒。荻深渔火明,风远水草香。尚想锦袍公,醉眼隘八荒。坡陀青山冢,断碣卧道旁,怅望不可逢。乘云游帝乡,

辅嗣元不识易,安国未尝传书。周官谬释揆岳,□□□□瓜鱼。

黄纸淋漓字似鸦,即今真个是还家。园庐渐近湖山好,邻曲来迎鼓笛哗。笾实傍篱收豆荚,盘蔬临水采芹芽。皇家养老非忘汝,不必青门学种瓜。

秋风吹我入兴元,不马荒邮倚竹门。诗句未成云渡水,酒杯方举月临轩。山川寂寞非常态,市井萧条似破村。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饿死弃儿孙。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凌厉心犹壮,沈绵气已孱。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

湘南湘北水悠悠,佳处中间冠十州。楚客离骚收不尽,唐人题跋尚分流。我来江上重寻日,景入诗中为点头。

丈夫达有遇,出令走千里。焚香玩太空,宴坐尘不起。云胡子曾子,不自乐沂不。风烟挟两袖,足跟尚芒履。持被直承明,三省良未忆。观君气如虹,接淅亦可美。昔年子长游,落笔妙信史。三苏出岷峨,文章仰欧子。此行崆峒岭,万事宁足侈。郁孤有奇观,佳句公摩洗。予生事斗室,出若

当日谪仙随凤诏,毫端写出禁园春。沉香亭北人沉醉,误认龙香在领巾。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今宵帘幕扬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

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酲。

遥为坊民贺一方,寿星偏去照光芒。解携朋友龙三处,随侍儿孙雁两行。芳草路中车突兀,落花风里旆悠飏。眠云客恨难陪从,空遣吟魂倍惨伤。

戏摇微缟女鬟鸦,试咀流酥已颊车。历乱稍埋冰揉粟,消沉时点水圆花。岂能舴艋真寻我,且与蜗牛独卧家。欲挑青腰还不敢,直须诗胆付刘叉。

渠摄郡时事往年茏葱堂前路。路上人夸通判雨。去年拄杖过瓢泉,县吏垂头民笑语。学窥圣处文章古。清到穷时风味苦。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元日虽晴人日阴,梅花如积杏花深。未忧盈室无储粟,且恃春风洗破衾。莫怪物华常草草,定缘老态日駸駸。不须愤泣讣和玉,何有矜夸季子金。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