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作品评述

杵声齐·砧面莹翻译及注释

翻译
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

注释
①砧(zhēn)﹕捶衣服的垫石。莹:光洁、透明。
②杵(chǔ):捶衣服的木棒。
③泪墨题:泪和着墨汁写信。
④玉门:古通西域要道。
⑤戍(shù)人:守卫边疆之军人。

杵声齐·砧面莹赏析

  这首词从怨女的角度,展现了一幕人铸间悲剧。通过描写闺中人思念远戍征人,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上片起二句从捣练的工具运思下笔,而字里行间自有捣练之人。从“砧面莹”的“莹”字,可以想见,作为一位征人的妻室,捣练帛,作征衣,早已是她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那面砧石已经被磨得如此光莹平滑。从“杵声齐”的“齐”字,则可以想见她的捣练操作之熟练,以及与同伴合作之协调。而那一记记有节秦的杵声中,正倾注了她辛劳持家的全部心力。传出了她忆念远人的万缕深情。

  下面“捣就征衣泪墨题”一句。道破题旨,点明其捣练制衣的目的是寄与远戍边关的丈夫,而题写姓名、附寄家书之际。一想到丈夫远在万里外,归期渺茫,生死难卜,今世今生,相见无日,不禁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一边磨墨,一边落泪,泪水和着墨水写信。这三个字,饱含了一位失去家庭幸福的妇女的无限辛酸苦痛。

  结末两句与“捣就征衣”句紧相承接,从戍人的角度进一步加重了这幕悲剧的份量。句中的“玉关”即玉门关,但此处不一定是实指,只是极言戍地之远,也暗含班超上疏所说“但愿生人玉门关” (《后汉书·班超传》)及李白诗“玉关殊未人” (《塞下曲》六首之五)之意。

  结末两句采用了翻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地之远,从而使上、下句间有起伏转折之致,而且,每转愈深,把这一家庭悲剧显示得更其可悲,把悲剧中女主角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深更曲。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负载着她的柔情蜜意的征衣包裹,寄到玉关已要经历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寄到远在玉关之西的戍人手中,就更遥遥无期了,更不知这包寒衣寄到时戍人是否尚在人间。这样一个最凄惨、最残酷而又可能出现的悲剧结局,正是长期笼罩在她心头的一片阴影,也正是她题寄这包征衣时泪墨难分的一个最痛楚的原因。

  欧阳修名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颇为人称道,此词结尾句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词精炼含蓄,概括集中,感情真挚,余韵悠长,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述:“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

杵声齐·砧面莹创作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最为孱弱的王朝之一,从开国时起,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便不断对之进行侵扰。正因为如此,被朝廷征发,驻守在北陲苦寒地带的戍卒为数巨多,他们远离家乡、亲人,生死却不为封建统治者所关心。“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刘克庄《军中乐》)便是戍卒生活的真实写照。战争和死亡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朝廷又无丝毫体恤,自然而然,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就成了极为正常亦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贺铸在《部兵之狄丘道中怀寄鼓城社友》诗中就曾描述过元丰七年(1084)冬他在徐州亲眼看见的惨状:“役夫前驱行,少妇痛不随。分携仰天哭,声尽有余悲。”词人是一位对人民疾苦深怀同情的文学家,面对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创作了《捣练子》组词,代思妇征夫们诉说他们的痛楚。原词共有六首,第一首已经残缺,其余五首题依次为《夜捣衣》、《杵声齐》、《夜如年》、《剪征袍》、《望书归》。这五首词的题目顺序很有层次,俞陛云说:“皆有唐人‘塞下曲’思致。”该词题为《杵声齐》,是《古捣练子》组词中的第三首。

作者介绍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弄翰戏墨虽佛事,炊沙作糗成饥嗔。不欲诗工与字巧,绪余能夺道之真。心宗一了万法具,辨才飞转陶空轮。君不见阿难多闻及辨慧,呪语要敌摩伽神。

怀远

[姑洗为羽]霜露既降,孝思奉先。陟降上帝,礼隆九筵。有声黍稷,有肥牲牲。神来燕娭,想像肃然。

怀远

岭外春过半,途中火又新。殷勤清远峡,留恋北归人。

怀远

自耸干霄势,应怜望岁心。试将肤寸泽,来作济时霖。

怀远

谢王公,令身脱,田耕出祥光。然省悟,汞内结铅霜。识尘缘恩爱,须当、念断情忘。猿退,乎者也,从此便潜藏。臧。堪可用,分修葺,玉洞金房。通得玄妙,知味闻香。日逍遥豁畅,申处、同话琅琅。辰好,端午正,玉性自然芳。

怀远

雨肥红绽,把芳心轻吐,香喷清绝。日暮天寒,独自倚修竹,冰清玉洁。待得春来,百花若见,掩面应羞杀。当风抵雨,犯寒则怕吹霎。潇潇爱出墙东,途中遥望,已慰人心渴。斗压阑干,人面共花面,难分优劣。嚼蕊寻香,凌波微步,雪沁吴绫袜。玉纤折了,殢人须要斜插。

怀远

浅把宫黄约。细端相、普陀烟里,金身珠络。萼绿华轻罗袜小,飞下祥云仙鹤。朵朵赛、蜂腰纤弱。已被色香僚病思,尽鹅儿、酒美无多酌。看不足,怕残却。人间难得伤春药。更枝头、流莺呼起,少年狂作。留取姚家花相伴,羞与万红同落。未肯让、蜡梅先著。乐府今无黄绢手,问斯人、

怀远

阴磴顽雪积,老崖白云深。扪萝陟鸟道,扬尘落乔林。下方有粟场,俯见归飞禽。

怀远

洛川已矣不复见,斯地岿然犹独存。九仞成功忍亏篑,百年种德在深根。依稀旧燕空梁语,俯仰飞鸿踏雪痕。多少名园富花石,争如书圃付儿孙。

怀远

出郭问农事,家家笑语声。有田皆足水,既雨亦宜晴。山下溪流急,街头米价平。明朝闻领客,相见贺秋成。

怀远

火养经年汞未收,病身还向急时求。道人别觅安炉地,今夜潮平下馆头。

怀远

寒寺唯应我访师,人稀境静雪销迟。竹西落照侵窗好,堪惜归时落照时。

怀远

三君皆亲非复客,执手河梁我心恻。倚门耿耿夜不眠,挽袖匆匆有难色。君归使我劳魂梦,落叶鸣阶自相拥。君家西归在新岁,此行未远心先恐。故山万里知何许,我欲因君亦归去。清江仿佛钓鱼船,修竹平生读书处。青衫白发我当归,咀噍式微惭古诗。少年勿作老人调,被服荣名慰所思。

怀远

诸人鼎列更茵重,客子愁边或酒中。云缟弁山溪正碧,画无名手句专功。年华若看蚁旋磨,世话何难龟蜕筒。明日一蓑苕霅去,与君相伴作渔翁。

怀远

去年客中愁,忽忽意未伸。归来媚儿曹,行乐犹及辰。融怡帝乡日,浩荡天街春。物色岂不好,所思难重陈。婉娈有能事,朱弦妙通神。从容兰臭言,事事皆可人。关河一乖隔,梦想清洛滨。况乃行止间,愧负匏瓜身。情随节物改,事逐风景新。踌躇不自释,渌酒徒芳辛。明朝更牵强,接踵

怀远

谚比武夷君,来游称所闻。岩开花似染,洞出气如云。屋老残诗在,崖枯小篆焚。只疑龛室内,犹有艾轩文。

怀远

玉宇生凉秋恰半。月到今宵,分外清光满。兔魄呈祥冰彩烂。广寒仙子生华旦。聪慧风流天与擅,淑质冰姿,本是飞琼伴。□领彩衣椿祝劝。蟠桃待熟瑶池宴。

怀远

君言西山顶,自古流白泉。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不愧惠山味,但无陆子贤。愿君扬其名,庶托文字传。寒泉比吉士,清浊在其源。不食我心恻,於泉非所患。嗟我本何有,虚名空自缠。不见子柳子,余愚污溪山。

怀远

精神此老健于虎,红颊白须双眼青。未可瓢泉便归去,要将九鼎重朝廷。

怀远

飞明一点上苗端,难作寻常露雨看。碧眼道人参解得,黄河夜半泝昆仑。

怀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