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诃林(其二)》
拼音和注音
tuó chéng bīng huǒ hòu , gǔ sì yǐn hāo lá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兵火:兵火bīnghuǒ∶战争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指战争所造成的火灾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佗城兵火后,古寺隐蒿莱。
马系菩提树,笳吹般若台。
东西增雁翅,咫尺亦龙堆。
炊骨当年恨,黄昏鬼哭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