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风声

作寒作暑无处避,开花落花尽他意。
只有夜声殊可憎,偏搅愁人五更睡。
幸自无形那有声,无端树子替渠鸣。
斫尽老槐与枯柳,更看渠侬作麽生。

作品评述

《夜闻风声》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听到风声,
冬天和夏天都无处可避,
开花和落花都顺从它的意愿。
只有夜晚的声音特别可恶,
特意扰乱人们五更时的睡眠。
幸好它没有形体只有声音,
无缘无故的树叶代替它鸣叫。
老槐树和枯柳树都被砍得几乎没有了,
还要看它们怎么重新生长。

诗意和赏析:
《夜闻风声》是杨万里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对夜晚风声的烦躁和对人生境况的思考的作品。诗人把自然界的风声与人的痛苦境况相对照,通过对风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失眠的苦闷。

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场景,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人们都无处可逃避。开花和落花都随风而动,任凭风的意愿摆布。然而,唯独夜晚的声音让人讨厌,它在人们五更时刻扰乱睡眠,令人愁绪缠绕。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一丝庆幸之情。夜晚的声音虽然令人不悦,但至少它没有实体,只有声音存在。诗中提到的树叶代替风鸣叫,暗示了风声虽然让人讨厌,但它没有恶意,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声音。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老槐树和枯柳树几乎被砍伐殆尽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们的境况和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的苦闷的抱怨。

《夜闻风声》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自然界的描绘和对风声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痛苦和对自然界的反思。同时,诗人也透过对风声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诗词推荐

龙子辛勤莳纸田,少年笔势已翩翩。欲知圣处真消息,不是原夫一两联。

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湛然常寂灭,常展自家风。

弄绣岭横秋,玉螭吹暑迎凉气。碧崖流水。流入春葱指。半倚朱弦,微ED51连环珥。通深意。月明风细。分付知音耳。

梦晓寒松挂月,心秋古井含津。至道百家合辙,同风千里成邻。

日日攻诗亦自强,年年供应在名场。春风驿路归何处,紫阁山边是草堂。

连天一水浸吴东,十幅帆飞二月风。好景采抛诗句里,别愁驱入酒杯中。渔依岸柳眠圆影,鸟傍岩花戏暖红。不是桂枝终不得,自缘年少好从戎。

家家尽看野狐儿,铁笛横拈撩乱吹。吹罢不知何处去,夕阳已挂柳梢西。

鹤台南望白云关,城市犹存暂一还。书出步虚三百韵,蕊珠文字在人间。

轻帆下阔流,便泊此沙洲。湖影撼山朵,日阳烧野愁。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沈浮。是际船中望,东南仞仞秋。

磨垄抆拭费诗书,一点灵光与道俱。不缺不圆涵霁月,无中无表澈冰壶。真机已熟虚生白,幻法宁容紫乱朱。照物之余时反照,故吾殊不似今吾。

敢为流离厌战争,乾坤终古一浮萍;茅庐况足遮风雨,诗境何妨壮甲兵。移竹渐添窗影绿,飞花时映彩霞明;鸟声人语山歌乐,自有文章致太平!

花发炎景中,芳春独能久。因风任开落,向日无先后。若待秋霜来,兰荪共何有。

无诗莫人阆风里,到却阆风那有诗。拾取松风作新曲,归来时向梦中吹。

一贫成病竟年年,愁入苍茫岁暮天。客至拥衾聊起坐,冷风吹雨湿床前。

未有子之孝,而公不用情。大书甄济传,更作董生行。

茅峰何山亦何好,瑶木琪华并三岛。其间岩洞邃且深,隐居仙人得穷讨。远业已跨雪色驴,诸孙何能玉颜老。黑虎会有青鸾信,洞章同梦池塘草。关键真符付自乐,鸳鸯琼壶每倾倒。颇闻云篆经九试,自应太上传三宝。他年芒屦谒凝神,洗心拱听无上首。

孤市人稀冷欲冰,昏昏一盏店家灯。开门拂榻便酣寝,我是江南行脚僧。

惟有樽前今夜月,当时曾照堕楼人。梧桐叶老蝉声死,一夜洞庭波上风。(见张为《主客图》)

澹翁家近醉翁家,二老风流莫等差。黄帽朱耶饱烟雨,白头紫禁判写花。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著沙。三岁别公千里见,端能鲜榻瀹春芽。

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夜月水南寺,秋风城外砧。早霜红叶静,新雨碧潭深。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