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绍公寂照轩

幽轩名寂照,四海坐中閒。
景物有迁色,主人无异颜。
野泉澄槛外,香蔼起帘间。
凉夜谁相问,寥寥月满山。

作品评述

《留题绍公寂照轩》是宋代释真净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留在绍公的寂照轩上方
幽轩的名字是寂照,
坐在四海之间悠闲无忧。
景物发生变化,
但主人面色不变。
野泉清澈地流出栏杆外,
芬芳的香气散发在帘间。
寒冷的夜晚,谁会相互询问呢?
寥寥无几的月光洒满山间。

诗意:
《留题绍公寂照轩》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美丽动人的山居图景。诗人以绍公的寂照轩为题材,借此写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友人闲适生活的赞美之情。

赏析:
1. 诗词的开篇以“幽轩名寂照”引出了诗词的主题——诗人留题寂照轩,把这个幽雅的雅室作为诗意的中心,同时揭示了诗人追求宁静和倚靠自然的志趣。
2. 诗句“四海坐中閒”突出了诗人在这个幽轩中的宁静和自由之感,他在这个雅室中,仿佛独占了万顷山川和天地风光。
3. “景物有迁色”表明时光的推移和自然界物象的变化,较好地表现了生活的流转和变动。而主人“无异颜”,则可视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受外界变化所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淡定和超然。
4. 诗中的“野泉澄槛外”和“香蔼起帘间”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野泉清澈而舒适,香气弥漫在帘子之间,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5. 在夜晚的凉爽中,诗人借问“谁相问”,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人们在静谧的环境中相互沉思的心态,并通过“寥寥月满山”富有诗情地描绘了安详宁静的夜晚景象。

综上所述,《留题绍公寂照轩》以寂照轩作为中心,抒发了作者对幽雅宁静的山居生活和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宁静超然心态的向往。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体验,该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好、意境深远的艺术境界。

诗词推荐

忧民白发三千丈,报国丹心十二时。独倚长空望红日,满帘风雨燕喃呢。

终日坐茅亭,萧然倚素屏。儿圆点茶梦,客授养鱼经。马以鸣当斥,龟缘久不灵。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贳得新丰酒,复闻秦女筝。柳条疏客舍,槐叶下秋城。语笑且为乐,吾将达此生。

自别崔公四五秋,因何临老转风流。归来不说秦中事,歇定唯谋洛下游。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得君更有无厌意,犹恨尊前欠老刘。

灯花昨夜为谁开,谁笑泉田处士来。不染一尘宜宝界,长如三月似天台。频摇尘尾频挥翰,每看蟾轮每举杯。和气满堂春拍拍,灯花昨夜为谁开。

喜见家山喜见晴,乾坤都属舞雩春。家山自是山无数,认得春风定可人。

九万里抟而上,三千秋鸣相酬。未免为二蠱笑,谁能作双鸟囚。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送我弥旬未忍回,可怜萧索把离杯。不辞更宿中岩下,投老余年岂再来!

到得荆溪鬓尽斑,二年心力不曾闲。如今归公无余恋,只有梅花惨别颜。

坐拥云根兴未涯,江楼时复梦归家。庭前一点梅初破,近日新添几个花。

诸妹欲归囊褚单,值我薄宦多艰难。为吏受赇恐得罪,啜菽饮水终无懽。永怀遂休一夜梦,谁与少缓百忧端。古人择婿求过寡,取妇岂为谋饥寒。

夜夜桃花雨,年年燕子春。同倾社日酒,还忆故园人。孤塔苍烟迥,空堂翠草新。醉归还自笑,吾亦素衣尘。

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

碧天如水月如眉,城头银漏迟。绿波风动画船移,娇羞初见时。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含泪坐春宵,闻君欲度辽。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曙月当窗满,征云出塞遥。画楼终日闭,清管为谁调。

四海九州,如一戯具。运之失机,人与俱仆。嗟世小儿,坐旁窥观。拟指其手,目动心寒。伟兹邺侯,把握是器。南西北东,唯所欲置。先捣范阳,困贼两河。远猷不施,遗孽遂多。藉其余智,指令李郭。尚洗甲兵,二都清廓。再造有唐,如汉子房。留封亦谢,高卧嵩阳。老居上宰,前星嵲

老去无所为,结庐在竹庄。竹庄荆棘深,宿昔狐兔藏。岂无江海愿,齿发不足偿。生则居庵中,死则埋庵傍。

空烦社友问何如,筋力犹堪月下锄。为米折腰长乞米,缘书损目苦观书。山翁迂阔每如此,吾道寂寥谁与居。独立西现人自老,枉悲宋玉不关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