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作品评述

无羊翻译及注释

翻译
谁说你们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谁说你们没有牛?七尺高的有九十。你的羊群到来时,只见羊角齐簇集。你的牛群到来时,只见牛耳摆动急。
有的奔跑下高丘,有的池边把水喝,有的睡着有的醒。你到这里来放牧,披戴蓑衣与斗笠,有时背着干粮饼。牛羊毛色三十种,牺牲足够祀神灵。
你到这里来放牧,边伐细柴与粗薪,边猎雌雄天上禽。你的羊群到来时,羊儿小心紧随行,不走失也不散群。只要轻轻一挥手,全都跃登满坡顶。
牧人悠悠做个梦,梦里蝗虫化作鱼,旗画龟蛇变为鹰。请来太卜占此梦:蝗虫化鱼是吉兆,预示来年丰收庆;龟蛇变鹰是佳征,预示家庭添人丁。

注释
1.尔:指放牧牛羊者。
2.三百:与下文“九十”均为虚指,形容牛羊众多。维:为。
3.犉(rún):大牛,牛生七尺曰“犉”。
4.思:语助词。
5.濈(jí)濈:一作“戢戢”,群角聚集貌。
6.湿湿:摇动的样子。
7.阿(ē):丘陵。
8.讹(é):同“吪”,动,醒。
9.牧:放牧。
10.何:同“荷”,负,戴。蓑(suō):草制雨衣。
11.餱(hóu):干粮。
12.物:毛色。
13.牲:牺牲,用以祭祀的牲畜。具:备。
14.以:取。薪:粗柴。蒸:细柴。
15.雌雄:“飞曰雌雄”,此句言猎取飞禽。
16.矜(jīn)矜:小心翼翼。兢(jīng)兢:谨慎紧随貌,指羊怕失群。
17.骞(qiān):损失,此指走失。崩:散乱。
18.麾(huī):挥。肱(ɡōnɡ):手臂。
19.毕:全。既:尽。升:登。
20.众:蝗虫。古人以为蝗虫可化为鱼,旱则为蝗,风调雨顺则化鱼。
21.旐(zhào):画有龟蛇的旗,人口少的郊县所建。旟(yǔ):画有鹰隼的旗,人口众多的州所建。
22.大人:太卜之类官。占:占梦,解说梦之吉凶。
23.溱(zhēn)溱:同“蓁蓁”,众盛貌。

无羊鉴赏

  第一章描述所牧牛羊之众多,开章劈空两问,问得突兀。前人常指“尔”为“牛羊的所有者”,不妥:“所有者”既有牛羊,竟还会有“谁”疑其“无羊”,那是怪事。倘指为奴隶主放牧的奴隶,则问得不仅合理,还带有了诙谐的调侃意味。奴隶只管放牧,牛羊原本就不属于他。但诗人一眼看到那么多牛羊,就情不自禁高兴地与牧人扯趣:“谁说你没有羊哪?看看,这一群就是三百!”极为自然。劈空两问,问得突兀,却又诙谐有情,将诗人乍一见到众多牛羊的惊奇、赞赏之情,表现得极为传神。

  许许多多牛羊集聚在一起,气象很壮观。倘若运用“羊来如云”“牛聚如潮”来比拟,当也算得形象了。但此诗作者不满足于此类平庸的比喻,他巧妙地选择了牛羊身上最富特征的耳、角,以“濈濈”“湿湿”稍一勾勒,那(羊)众角簇立、(牛)群耳耸动的奇妙景象,便逼真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这样一种全不借助比兴,而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梅尧臣语)的直赋笔墨,确是很高超的。

  第二、三章集中描摹放牧中牛羊的动静之态和牧人的娴熟技艺,堪称全诗写得最精工的篇章。“或降”四句写散布四近的牛羊何其自得:有的在山坡缓缓“散步”,有的下水涧俯首饮水,有的躺卧草间似乎睡着了,但那耳朵的陡然耸动、嘴角的细咀慢嚼,说明它们正醒着。此刻的牧人正肩披蓑衣、头顶斗笠,或砍伐着柴薪,或猎取着飞禽。一时间蓝天、青树、绿草、白云,山上、池边、羊牛、牧人,织成了一幅无比清丽的放牧图景。图景是色彩缤纷的,诗中用的却纯是白描,而且运笔变化无端:先分写牛羊、牧人,节奏舒徐,轻笔点染,表现着一种悠长的抒情韵味。方玉润《诗经原始》叹其“人物并处,两相习自不觉两相忘”,正真切领略了诗境之幽静和谐。待到“麾之以肱,毕来既升”两句,笔走墨移间,披蓑戴笠的牧人和悠然在野的牛羊,霎时汇合在了一起。画面由静变动,节奏由缓而骤,牧人的臂肘一挥,满野满坡的牛羊,便全都争先恐后奔聚身边,紧随着牧人升登高处。真是物随人欲、挥斥自如,放牧者那娴熟的牧技和畜群的训习有素,只以“麾之”二语尽收笔底。

  全诗至此,已将放牧中的诗情画意写尽,收尾就很难。若还是从牛羊身上落笔,则不见好处。此诗收尾之奇,正在于全然撇开牛羊,而为放牧者安排了一个出人意外的“梦”境:在众多牛羊的“哞”“哶(即咩)”之中,牧人忽然梦见,数不清的蝗子,恍惚间全化作了欢蹦乱跳的鱼群;而飘扬于远处城头的“龟蛇”之旗(“旐”旗),又转眼间变成了“鸟隼”飞舞的“旟”旗——诗人写梦,笔下正是这样迷离恍惚,令人读去,果真是个飘忽、断续的“梦”。接着的“大人占之”几句,读者无妨将它读作画外音:“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随着占梦者欣喜的解说,充塞画面的鱼群和旟旗,即又幻化成漫山遍野的牛羊(这正是放牧者的“丰收”年景);村村落落,到处传来婴儿降生的呱呱喜讯(这正是“室家”添丁的兴旺气象)。诗境由实变虚、由近而远,终于在占梦之语中淡出、定格,只留下牧人梦卧时仰对的空阔蓝天,而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这由实化虚的梦境收束,又正有梅尧臣所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之妙。

  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诗不借比兴而全用赋法,只要体物入微、逼真传神,一样能创造高妙的诗境。此诗不仅描摹精妙,而且笔底蕴情,在展现放牧牛羊的动人景象时,又强烈地透露着诗人的惊异、赞美之情,表现着美好的展望和祈愿。一位美学家说:“使情趣与意象融化到恰到好处,便是达到最高理想的艺术。”不必说《小雅·无羊》就一定达到了这种“理想”境界,但也已与此境界相去不远。

无羊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歌咏牛羊蕃盛的诗,旧说似无异议。至于《毛诗序》指实其当“宣王”中兴之时的“考牧”之作,则又未必。诗之作者大抵为熟悉放牧生活的文士,诗中的“尔”,则是为贵族放牧牛羊的劳动者。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五朝坏冶归皇极,万里车书共太平。胡马一闚光禄塞,汉家常疑羽林兵。柳间自诧投营业乐,桑下方安佩犊行。高枕四封无一事,腐儒何幸偶专城。

诗经

绛节高翔不可攀,尚留遗几在空山。月明曾有芳箫过,松老时看旧鹤不。岩下春归花寂寂,壁间云暗藓斑斑。开元已远霓裳绝,野草青青辇路閒。

诗经

海上去应远,蛮家云岛孤。竹船来桂浦,山市卖鱼须。入国自献宝,逢人多赠珠。却归春洞口,斩象祭天吴。

诗经

蜗牛负空躯,能避外物触。微生寄寰宇,一地空粒粟。岩棲小天下,俯仰心自足。采薪百不忧,高视贤版筑。岂无潭潭居,违己讵所欲。

诗经

秋霖欲洗庾公尘,不管楼头客恨新。塞雁又为江左客,菊花曾识晋时人。百年虚谷先生老,一纪严州太守贫。几向客右度重九。苦无佳句答良辰。

诗经

铁锡已高悬,残山剩水边。算年齐易卦,写梦入诗篇。介癖游从少,幽深景物偏。衡门终日掩,吾自守吾玄。

诗经

王孙未放木兰舟,忆别亲知与访求。软语斗牛迷後雁,伤心波浪没浮鸥。灯前有喜新佳句,泉下无惭旧俊游。颍尾可居邻可卜,白苹红蓼共君休。

诗经

画精神,画筋骨,一团旋风瞥灭没。仰秣如上贺兰山,低头欲饮长城窟。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展处把笔欲描时,司马一騧赛倾倒。

诗经

嗜古真成癖,摩挲笑眼开。断编遗汲冢,名篆出秦台。□□缘应尽,云山唤不回。凄凉子云宅,问字有谁来。

诗经

因缘本自虚,六道浑如醉。一翳满空花,便落思量句。

诗经

才气勇无前,人推季子贤。侯藩联剖竹,制幕晚依莲。势利从身外,风流到酒边。四明欣会遇,两载得周旋。为记题名石,仍吟达观篇。留行何及矣,执别但茫然。我已甘投老,君方欲引年。未知重见日,目断五湖船。

诗经

昨夜灯花暗,今晨雨意深。残花惟有叶,新笋已成林。未办扶头饮,聊为拥鼻吟。兴阑幽梦断,檐际足清音。

诗经

京陌尘埃渴肺肠,藕莲分惠带湖香。羡君一叶穿花底,醉吸荷筒月露凉。

诗经

白雁萧萧柿叶红,野花开尽六王宫。空余一道秦淮水,著意西流竟向东。

诗经

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中有古道场,紫烟笼观台。石门不施关,荣辱自不来。霜钟鸣万壑,日出山雾开。老僧挈筠篮,上山拾羹材。归煮南涧水,至味谢盐梅。食饱不下床,法身充九垓。破衲一甲子,云閒与徘徊。我欲吐情语,铭之古岩隈。云切戒多事,勿听龙作媒。为雨非不佳,世间

诗经

石阶无罅谁衔子。烧地成焦岂复芽。千岁分根染天水,单台五出异朝霞。朝绅济济水苍佩,仙袂盈盈萼绿华。

诗经

去岁重阳事已讹,今年亦复病蹉跎。明年想见山中集,弟妹团栾黄菊歌。

诗经

介介汝溪叟,青衫三址年。澹如彭泽柳,帘过石门泉。漫仕曾我意,遗文竟有传。浮山读书处,定跨玉蜍仙。

诗经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诗经

张生何为者,落魄不自拘。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一来泊吾里,忽已月再虚。朝游故人馆,暮止佛子庐。虽无食羹余,所乐常晏如。我欲有所进,生闻勿烦纡。君子闲有道,不专块然居。无道只深适,呜戏亦已愚。愿生脱尘鞅,从我沧海隅。

诗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