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

作品评述

《天坛》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洵直。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峰顶侵云法象寒,
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
犹想箫声落旧坛。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天坛,以及在那里举行的祭天仪式。诗人描绘了天坛的景象和氛围,表达了对古时祭天仪式的怀念和敬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天坛的景象和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祭天仪式的情感和敬仰之情。下面对每一句进行具体的解析:

第一句:“峰顶侵云法象寒”,描绘了天坛的高山峰顶,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里的“法象寒”意味着云雾笼罩下的景象给人带来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第二句:“远游虚唱肃天官”,表达了远游者在天坛上高唱祭天歌曲的虚幻情境。这里的“虚唱”表示歌声在空灵中回荡,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诗人将这样的仪式视为对天官的肃敬。

第三句:“松吟泉漱人仙去”,描绘了在天坛上松树的吟唱声和泉水的清洗声。这里的“人仙去”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仙人在天坛上的活动的遐想和想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

第四句:“犹想箫声落旧坛”,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仪式中箫声的思念和留恋之情。这里的“落旧坛”意味着古代仪式的结束,但诗人对那美妙的箫声仍然念念不忘。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天坛的景象和仪式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祭天仪式的景仰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仪式氛围,唤起读者对古代祭天仪式的遐想和敬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受。

诗词推荐

东坡粟已黄,西畴稻堪获。农家庆丰年,茅茨举杯酌。复喜官家用贤相,奋发天威去元恶。诏收宽徭榜村路,悍吏不来鸡犬乐。儿音牧牛舍牛摆,翁媪赛神听神语。饮则兮福乡土,五日一风十日雨,万岁千秋戴明主。

尘世无暇日,偷闲到晓亭。桥阴界水绿,烧迹断山青。石瘦牛磨角,檐空雀坠翎。暮笳风外响,愁坐若为听。

积雨洗崖嶂,奔泉会空曲。流为千丈溪,泓停深似玉。霞吟发彩翠,花艳分红绿。浦云自点缀,岸峰相映烛。旁穿震泽口,直泻颐山腹。日暮扁舟来,渔歌出湖洑。

岩上横生脉,平林一里溪。众船寒渡集,高寺远山齐。残磬吹风断,眠禽压竹低。自嫌昏黑至,难认壁间题。

岁月都将曲糵埋。

棠梨芳意多,颇惜岁晼晚。殷勤小春花,特地慰愁眼。

郡斋退食后何为,從目西亭景物奇。叠嶂雨馀泉眼出,澄潭风静钓丝垂。城临古戌寒芜阔,路转荒村野彴危。几处唱歌闻白紵,谁家酤酒见青旗。蝶随游妓穿花径,犬吠行人隔槿离。桃李成蹊春尽后,鱼鹽为市日中时。桑麻万顷晴氛散,丝竹千门夕照移。吟际岭云飞冉冉,望中垅麦秀离离。

傱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花木新栽一径长,小庵如款赞化房。心清要省铃斋讼,公退空凝燕寝香。已约芳菲供几案,不妨真率釂壶觞。年丰顿觉民和乐,老子从渠两鬓苍。

接武西台属钜贤,琴樽欢意满山川。论交共到忘言地,感别空惊易守年。陕界霜氛迎喜气,颍郊秋色犯华颠。卜邻自有归休约,终就溪林占一廛。

白首相逢叹暮年,楝花风后草连天。单车载月夹林下,樽酒移春入座边。野老争持寒涧水,山灵尽扫暮庭烟。从君去后柴门闭,惟有云閒绕屋椽。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活中死眼,无作有用。方寸不移,十方独弄。巧拙不到处,监官有出身。亲言出亲口,鸡犬闹比邻。

已作龙钟后时者,懒于街里蹋尘埃。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

去国双蓬鬓,还山一鹿车。壮惭稽古浅,老悔养生疏。俗态慵开眼,高吟独起予。青灯对余子,并为问何如。

溪光荡入万峰晴,十二桥衔打桨声。到倚高楼花满眼,白波翻海接霄明。旁淤洲渚鸦巢照,裂幅云霞雁字横。冷抱孤芳荐杯酒,有灵词客鉴余情。(庵中设浙东西词人木主)

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世钭非识事,孤啸聊延风。

鲁人小信廉织雨,大国雷车起三鼓。堂堂千里势无前,安用渠弥设三渚。使君宾客多英侣,碧玉倾香细腰舞。浮花浪蕊争取怜,醉乞一言终不许。不时斗酒诗百篇,猛将腰间掣金羽。公家丞相在当年,寒解衣裘饥发庾。风流世德今固存,一沐三乾饭三吐。生男何用金满籝,传家愿学文中虎。

园林随分有清凉,走遍人间梦几场。铁砚磨成双鬓雪,桑弧射得一绳麻。光阴画纸为棋局,事业看题检药囊。受用切身如此尔,莫于身外更乾忙。

焦桐何处是知音,犹向残编惜寸阴。此日便为终隐计,青山已负十年心。梅花独对寒流洁,野鸟高飞古木深。万古红尘徒扰扰,几人头上有朝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