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烟景淡濛濛,池边微有风。
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作品评述

《秋晚》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秋天傍晚的景色和人物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流转和物我相应的主题。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烟景淡濛濛,
池边微有风。
觉寒蛩近壁,
知暝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
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
梨叶半低红。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秋天的傍晚展开。首句描述了烟雾弥漫的景色,给人一种淡淡的迷离感。第二句描绘了微风吹拂池边,增添了一丝凉爽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展示了人物的变化。"寒蛩近壁"意味着寒蛩靠近墙壁,这是一种感叹时光流转的象征。"暝鹤归笼"则表达了暮色中归巢的鹤,暗示了白天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衰老。"长貌随年改"指出人的容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衰情与物同"则表明人的心情与外界事物的凋零相呼应。

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夜来霜厚薄"描述了秋夜中霜的浓淡,"梨叶半低红"则描绘了低垂的梨树叶子,微微泛红。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傍晚的景色和人物的变化,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人物和自然景物的相互映衬,表达了岁月无情、人事如梦的主题。整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示了唐代诗人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从士力难任,何其挂怀抱。不及在家贫,在家贫亦好。

缭绕澄江面面山,使君来与吏民閒。可堪归骑临晴陌,散尽游人夕照间。

昂藏大步蚕丛国,曲颈微伸高九尺。卓女窥窗莫我知,严仙据案何曾识。自古皆传蜀道难,尔何能过拔蛇山。忽惊登得鸡翁碛,又恐碍著鹿头关。

魂归冥漠魄归泉,却恨青蛾误少年。三尺孤坟何处是,每逢寒食一潸然。

篮舆亟欲到柴门,终日驱驰亦苦辛。野外莫嫌车骑少,笙歌两部自随人。

墨绿衫儿窄窄裁。翠荷斜_领云堆。几时踪迹下阳台。歌罢樱桃和露小,舞余杨柳趁风回。唤人休诉十分杯。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驿楼重发不胜悲,执手难于乍别时。故国残年人去远,乱山疏雨马行迟。青袍暗湿为儒泪,绿酒愁听送客诗。最是关门风雪恶,明朝吹尽鬓边丝。

力不扶微学,心犹守旧闻。壁间科斗字,秦火岂能焚?

壮岁高科晚一麾,江涛如此幅巾归。书生何限经纶意,曾共危阑送落晖。

华山敷水本闲人,一念无端堕世尘。八十余年多少事,药炉丹灶尚如新。

包羞羊借皋比盖,饰貌狙将衮服披。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方开元际唐风盛,自建安来汉道衰。举世纷纷学姚贾,老夫持此欲安之。

韶也命何奇,生前与世违。贫栖古梵刹,终着旧麻衣。雅句僧抄遍,孤坟客吊稀。故园今孰在,应见梦中归。

护犊横身立,逢人揭尾跳。(题水牛,见《纪事》)

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孰巨擘,趵突与珍珠。趵突固已佳,稍藉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可以涤心志,可以鉴眉须,圆流有灵孕,颗颗旋相于。乍如历海峤,鲛人捧出余,又如对溟渤,三五显方诸。作霖仰尧题,泽物

佛手撑慈航,尚欲济我人。寄语作舟者,江涛渺无津。

一切法离分别相,依前诸相自如如。春风影里乾坤大,无限江山开画图。

主中宾,宾中主,相合回头看里许。明月团团夜正央,昆仑抱出珊瑚树。

巨石亭亭缺齧多,县知千古也消磨。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行旅忽闻雁,仰看天宇清。数声和月落,一点入云横。锦字回燕塞,新愁满洛城。疏灯孤馆夜,何限故园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