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
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作品评述

《芭蕉》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静谧的绿荫中漫步,倾听雨声躺卧的情景。另外还有一首感秋的诗,窗前的书页已经破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
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诗人在绿荫中漫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他倾听着雨声,躺卧在那里,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与自然的亲近和沉浸,使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韵味。

另外,诗中提到了一首感秋的诗,窗前的书页已经破损。这句话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书页的破损可以被视为岁月的痕迹,而感秋的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深远的意义。

诗词推荐

烟岚晚入湿旌旗,高槛风清醉未归。夹路野花迎马首,出林山鸟向人飞。一谿寒水涵清浅,几处晴云度翠微。自是谢公心近得,登楼望月思依依。

三月为光今夜半。一年人爱今回满。莫放笙歌容易散。须同玩。姮娥解笑人无伴。抱尽金精来碧汉。醉吟莫作寻常看。已过中天欢未断。还同叹。时情已向明朝换。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衣湿仍愁雨,冠攲更怯风。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山斋路几层,败衲学真乘。寒暑移双树,光阴尽一灯。风飘高竹雪,泉涨小池冰。莫讶频来此,修身欲到僧。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羸僮瘦马従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摘索枝头何处玉,吹来万里春风。须臾陆地遍芙蓉。珠帘和气扑,一笑夺炉红。文字红裙相间出,主人钟鼎仙翁。清谈隽语与香浓。太平欢意远,人在玉壶中。

知尔学无生,不应伤此别。相逢宿我寺,独往游灵越。早晚花会中,经行剡山月。

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休穷西海路,辛苦学甘英。

人间自是语便便,不是春风不肯怜。为寄一声何满子,相思今日尽君前。

一蹑寿昌境,山深溪水苍。编柴作篱落,囊石当桥梁。野店炊烟接,官涂松吹长。石田能几棱,底用谷人忙。

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欲知北客居南意,看取南花北地来。南花北地种应难,且向船中尽日看。纵使将来眼前死,犹胜抛掷在空栏。

未话田园薄,唯关道路长。春风又寒食,多病只殊方。缅想迎门问,深思暴橐香。无劳谢猿鹤,好为约求羊。

吾匠慕先哲,至理皆融通。一法果有至,五云凝在空。讲香侵棐几,夜月锁帘栊。弋者何须预,冥冥出塞鸿。

老来功业已蹉跎,买得生涯复不多。十顷芰荷三径菊,醉乡容我住无何。

去洛逃欢事已悲,入关依泰势尤危。两强分魏终亡魏,是为周齐受禅基。

触翻茶瓢,眉毛挂剑。杀活不分,邪正难辨。古今同辙不同途,妙悟玄机辘辘转。

忽从平地出尘笼,亲到诸天释梵宫。却悟冗宫长役物,争如大士日谈空。山横青壁千层合,泉迸丹崖一线通。幽鸟静啼人外境,疏钟不堕世间风。目无可欲猿猱伏,心绝微尘冰鉴融。自恨无缘陪宴坐,它生愿效种松翁。

昭昭灵灵,未脱生死。等闲狭路相逢,无奈这冤家子。天竺山前招角歌,至今余韵在松萝。

一想流年百事惊,已抛渔父戴尘缨。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道困古来应有分,诗传身后亦何荣。谁怜合负清朝力,独把风骚破郑声。平生无解亦无操,永日书生坐独劳。唯觉宦情如水薄,不知人事有山高。孤心好直迍犹强,病发慵梳痒更搔。何事故溪归未得,几抛清浅泛红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