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赵构的《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四十三)》
拼音和注音
wéi zi tǐng shēng , dào dé zhī mé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道德:(名)一定社会阶段形成的通过舆论约束人们言行的准则和规范:~败坏|伦理~。
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赵构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赐名赵构,封蜀国公,历任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等职,不久晋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原诗
惟子挺生,道德之门。佩服至论,鲤则弟昆。
三得三亡,所问殊温。君子归宓,义不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