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晚望题书斋

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
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
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
不缘齿发未迟暮,吟对远山堪白头。

作品评述

《江亭晚望题书斋》是唐代陈季卿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立在江亭望眼愁,
十年前事真漫长。
乡村景物都已变,
家乡风景在流水中逝去一半。
江上不再见那些享受钓鱼的老人,
江边难得再见熟悉的沙鸥。
虽然年纪还不算老,
但我吟唱面对远山时,可知世事均无常。

诗意:诗词以江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乡变迁的感慨。作者立于江亭之上眺望,心中充满忧愁之情。十年过去,曾经熟悉的田园景物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得如浮云一般随流水而逝。江上不再有曾经一同垂钓的老人,江边也难得再见到熟悉的沙鸥。尽管作者年纪尚轻,但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心中的忧愁如同白发一样,早已堆积成白头之冠。

赏析:这首诗词以江亭为背景,通过描绘变迁的乡村景物和失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诗人以立在江亭望向远山的视角,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感慨融入到景物之中。诗词的写景部分表达了一个家乡的变迁,用田园景物的变化象征时光荏苒,以及人生的无常。诗词的抒怀部分,则通过表达作者无法重逢已逝的亲友与无法找回逝去时光的感叹,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词以淡淡的忧愁和内向的抒情展现出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和岁月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介绍

陈季卿家住江南,离开家里已经十年了,去考进士,立志考不中不回家。 因为一直没考中,就滞留在京城,靠卖字维持衣食。

陈季卿的人物轶事

  他经常到青龙寺去拜访和尚,有一次,因为和尚外出,他就等着和尚回来。有个终南山的老头,也等候和尚回来。坐了很久了,那个老头对陈季卿说:“太阳已经偏西了,你大概饿了吧?”陈季卿说:“真的有些饿了,可是和尚又不在,怎么办呢?”老头就从肘后解下一个小口袋,拿出一寸见方的一块药,只煎了一杯,把它给了陈季卿,说:“用它大约可以解除饥饿了。”陈季卿喝完以后,觉得肚里饱饱的,心情也舒畅了,饥寒的痛苦全消失了。暖阁东边墙上有一幅《寰瀛图》,季卿就去寻找江南之路,不觉长叹说:“能够从渭水泛舟到黄河,到洛阳一游,到淮河游泳,渡过长江,回到家里,也就不为没有成就功名而还家感到后悔了。”老头笑着说:“这不难办到。”就命僧童到阶前去折一片竹叶,做成叶舟,把它放到图中渭水之上,说:“您只要把目光集中在这只小船上,就能使你刚才所说的话如愿了;不过到了家里,千万不要久留。”陈季卿盯着那叶小舟注视了很久,渐渐觉得渭水起了波浪,一片竹叶也渐渐变大,像席子似的船帆已经张开,恍恍惚惚好像登上了船。

陈季卿的个人传说

  开始从渭水到了黄河,把船系在禅窟寺庙下,在南边柱子上题诗,写的是:“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第二天,到潼关停留,上了岸,在关门东普通院门题句,写的是:“度关悲失志,万绪乱心机。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计谋多不就,心口自相违。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从陕西向东行,凡所经历之外,完全像他以前希望的那样。十几天到了家,他的妻子兄弟在门前拜迎。晚上又写了《江亭晚望》诗,题写在书斋,那首诗是:“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不缘齿发未迟暮,吟对远山堪白头。”这天晚上对他的妻子说:“我试期临近,不能久留,应该登舟而去了。”于是又吟诗一章赠别他的妻子,这首诗写的是:“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离歌栖凤管,别鹤怨瑶琴。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陈季卿的个人典故

  将要登舟时,又留下一首诗赠别众兄弟,诗中写道:“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旧友皆霄汉,此身犹路歧。北风微雪后,晚景有云时。惆怅清江上,区区趁试期。”一更以后,陈季卿又登上了竹叶舟,在长江之上泛舟消失了。他的兄弟妻子等人在江边痛哭,认为他成鬼物了。他凭借一叶小舟飘飘荡荡,循着旧路又回到渭水之滨。上岸以后,他租了一匹马,又来游青龙寺,清清楚楚地看到终南山那个老头依然围着粗麻衣坐着。陈季卿就向老头道谢说:“我回是回去了。莫非是梦吗?”老头笑着说:“六十天后你自己就知道了。”这时天色将晚,和尚还没有回来,老头就走了,陈季卿也回到了旅馆。两个月后,陈季卿的妻子带着金银和布帛从江南到来,说是季卿已经厌世了,特意来寻访他。他的妻子说:“某月某日回家,那天晚上在西斋作了诗,同时还有两首留别诗。”陈季卿这才知道他回家不是梦。第二年春天,陈季卿落榜向东回家去,到禅窟和潼关东门寺庙,看到自己所题写的两首诗笔墨还是新的。后来陈季卿考中,功成名就,便不再吃一粒粮食,入终南山而去。

诗词推荐

我修祀事,于何致诚。罔敢怠佚,视兹硕牲。纳烹芳俎,侑以和声。格哉休应,世济星明。

典故

可惜听泉夜,还当残月时。

典故

千里同云向夕繁,风迎嘉雪腊前翻。紫坛转仗回驰道,玉律惊灰人奉元。半夜桂花飘碧海,先春柳絮扑朱门。万方已有丰年号,不惜当筵醉御樽。

典故

圣唐复古制,德义功无替。奥旨悦诗书,遗文分篆隶。银钩互交映,石壁靡尘翳。永与乾坤期,不逐日月逝。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锐。从此理化成,恩光遍遐裔。

典故

村巫吹角天将晓,里巷拜年争欲早。我惊节物懒下床,眼看屠苏心恅愺。未能免俗出门去,礼数乖烦无所考。春风堂堂不顾人,自向池塘绿春草。谁知此发不坚牢,一回如此一回老。

典故

佛寺诚避俗,道宫还少休。摩挲汤饼腹,咽漱乳花瓯。爱此当檐趣,同为解带留。不惟纾我暇,聊亦散吾忧。

典故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典故

蚁酒浮明月,鲸波泛落星。春花秋叶几飘零。只有庐山君眼、向人青。明日非今日,长亭更短亭。不辞一饮尽双瓶。争奈秋风江口、酒初醒。

典故

杖履过从每恨疏,何当有屋并门居。我疑奇字就公问,公赋新诗令我书。无事昼棋仍夜酌,有时溪楫更山车。从教老色侵双鬓,凭藉黄精为茀除。

典故

道人东立海上山,锡飞西落大江北。双屦还乘海去起,西过当阳驻山曲。倚岩引锡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兀然孤冥踞盘石,清夜鬼神礼白足。化城自化非人谋,七日焕然一何速。雄楼杰阁郁相望,拥路十里长松绿。鸣钟击鼓四百年,法席巍巍倾楚蜀。堂上提印云门孙,闻我足音下山麓。

典故

客裹犹多事,秋来又一旬。青天星斗净,白露稻梁新。留落空存节,炎凉莫问人。儒堂得佳伴,吟讽动比邻。

典故

绕畦晴绿弄潺湲,倚仗东风欲黯然。往梦更谁怜秀麦,间愁空自吒啼鹃。梨钥相种地力尽,花柳无私春色偏。白发老农独健在,一蓑牛背听鸣泉。

典故

华莺编玉,文螭液金。颂德摛英,扬徽嗣音。紫幄天开,翠华日临。几几年年,如周太任。

典故

十年窗下,见古今成败,几多豪杰。谁会谁能谁不济,故纸数行明灭。乱叶西风,游丝春梦,转转无休歇。为他憔悴,不知有甚干涉。寥寥无住闲身,尽虚空界,一片中宵月。云去云来无定相,月亦本无圆缺。非色非空,非心非佛,教我如何说。不妨跬步,蟾蜍飞上银阙。去另录案诗馀图谱

典故

今古悠悠嘉上同,徒令客子恨无穷。竹椽泥压清虚节,苇爨香殊忠厚风。腾倚百年麋鹿外,波澜一日凤凰中。可怜仙驭频来往,从此相传第几翁。

典故

道家何荒唐,释氏更汗漫。君胡欲逃儒,结入杨墨案。时文窘枘凿,俗好厌冰炭。起寻出头路,去觅行脚饭。左携仙君茅,右挟佛祖粲。随身绝长物,到处得奇观。江山枯槁写,风月老笔判。识透心转空,养足骨自换。长生不可独,分寄石髓半。

典故

出守汝南城,应多恋阙情。地遥人久望,风起旆初行。楚庙繁蝉断,淮田细雨生。赏心知有处,蒋宅古津平。

典故

金风颤叶,那更饯别江楼。听凄切、阳关声断,楚馆云收。去也难留。万里烟水一扁舟。锦屏罗幌,多应换得,蓼岸苹洲。凝想恁时欢笑,伤今萍梗悠悠。谩回首、妖饶何处,眷恋无由。先自悲秋。眼前景物只供愁。寂寥情绪,也恨分浅,也悔风流。

典故

客窗曾剪灯花弄。谁教来去如春梦。冷落旧梅台。小桃相次开。人间春易老。只有山中好。闲却槿花篱。莫教溪外知。

典故

翳翳日景入,行行故人远。故人万里别,此去何当返。迨君归禹穴,是我登邛阪。苦语难重谋,相期在加饭。

典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