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曹伯启的《长安早发》
拼音和注音
yè qì míng méng sāi liǎng yí , kè huái láo luò dòng qīng b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两仪:是中国道教文化术语,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指的是“阴阳”,主要为黑白双色,乃大道之本。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曹伯启
元世祖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出浙西廉访使。泰定初以年老告退。天历初,起任淮东廉访使,拜陕酉诸道行台御史中丞,辞疾不起。赠河南行省左丞,谥文贞。性庄肃,奉身清约。著有《曹文贞公诗集》(一名《汉泉漫稿》)十卷。生平事迹见《曹文贞公诗集》附录曹鉴《溢文贞公神道碑铭》、《元史》卷一七六
原诗
夜气溟濛塞两仪,客怀牢落动清悲。
月明宿鸟啼烟树,风劲寒蝉泣露枝。
西北乡关除梦到,东南民力谩心思。
路难无奈篙师促,八月长安早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