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劝农韵勉吾乡之学者

譬如田家,所仰黍稷。
要当早夜,勤于种植。
惰而自安,不稼不穑。
岁云暮矣,何由足食。

作品评述

诗词:《和陶劝农韵勉吾乡之学者》

译文:
譬如田家,所仰黍稷。
要当早夜,勤于种植。
惰而自安,不稼不穑。
岁云暮矣,何由足食。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吴芾创作的《和陶劝农韵勉吾乡之学者》。诗人以农田为比喻,表达了勤劳耕种的重要性,倡导农民朋友要早起晚归,勤奋耕作。如果懒散自安,不去耕种,收获就会不丰富,到了年底,将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

赏析:
这首诗以田地和农作物为象征,通过对农田劳动的描述,寄托了对劳动的赞颂和对勤劳的推崇。诗中的"黍稷"指的是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黍和稷,它们象征着农业的重要性和丰收的希望。诗人呼吁农民要早起晚归,勤劳耕种,不懈努力,以确保丰收,充实自己的生活。诗中的"岁云暮矣,何由足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关切和担忧,强调了农业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对农业劳动的重要性的思考。诗人通过田园生活的比喻,寄托了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诗词中融入了劳动伦理和生活智慧,给人们以启示和警示,鼓励人们勤勉奋发,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游丝窈窕织春晖,杨柳人家半掩扉。一片暖云筛雨过,杏花疏处见莺归。

优优至道贵居宽,休把浮名着意看。身在九宵牢着步,些儿下了上应难。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天上云骄未肯同,晚来雪意已填空。欲开新酒邀嘉客,更待天花落坐中。

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东风苒苒又将归,甚叵飞花不恋枝。半夜雨惊残梦破,一春愁是落花时。暖梢袅袅青归柳,轻浪痕痕绿满池。惟有小栏藏秀色,数枝芍药殿春迟。

暝色缘江路,炊烟缕缕生。飘花知水定,坐鸟看人行。翠岭连双驿,丹枫隔一城。昔年清宴处,犹有踏歌声。

薄醉来游此,西风吹帽纱,倦雅丛密树,凉雨湿秋花。题辟人何在,哦诗句未加。一杯怕饼肯,坐到日西斜。

堪叹娲皇六叶孙,直将豪武盖诸昆。黄金散尽身如寄,闲管春风白下门。

天色无情淡,江声不断流。古人愁不尽,留与後人愁!

穴处曾经起怒雷,断藤枯藓半离披。根茎托土何妨远,会见春风长活枝。

纤纤新月上帘钩,枫叶蘋花隔水秋。一曲清歌来送酒,双鬟小妓木兰舟。

既全国色与天香,底用人间紫与黄。却喜骚人称第一,至今唤作百花王。

端居洗尘虑,细读渊明诗。畴昔慕此翁,寤寐忘调饥。此翁非诗人,而有天然姿。纷纷世事中,采采黄菊枝。此语人共赏,此意畴复知。知即公之徒,高风接皇羲。

未照玉堂金炬莲,地官董正职尤专。常经要足邦中赋,胜算犹烦马上鞭。黄阁少须持紫橐,黑头早已继青毡。方今讲论肥民策,不数横流地上钱。

当机转处不踌躇,琉璃盘裹走明珠。赵州老子村校书,一条拄杖两人舁。

船泊邳州古岸傍,斜风细雨送昏黄。美人十二船中坐,犹把金猊炷好香。

古道日凋弊,人心竞险薄。风雨晦朝暮,平陆变沟壑。归来寻故庐,六窗静犹昨。殷勤时拂拭,埃尘易侵剥。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