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施芸隐

惊见门前柳又阴,江湖何日可山林。
未能成事空豪气,恐易伤时休苦吟。
鱼信不来流水远,雁声低去暮云深。
而今甚觉春游懒,静看中庸养道心。

作品评述

《寄施芸隐》是宋代崔复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惊见门前柳又阴,
江湖何日可山林。
未能成事空豪气,
恐易伤时休苦吟。
鱼信不来流水远,
雁声低去暮云深。
而今甚觉春游懒,
静看中庸养道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崔复初的心境和情感。诗人感到忧愁和沮丧,因为他的志向和理想未能实现,而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劳无功的。他向友人施芸隐寄去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过去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人感叹时光流逝,自己的志向和野心似乎变得遥不可及,而他也担心自己的努力会成为虚空的自负,甚至会伤害到自己的心灵。诗人觉得渔夫捕鱼的信息无法传达,流水和远处的山林相隔甚远,雁的鸣叫声低沉地远去,夕阳下的云彩也变得更加深沉。然而,如今诗人深感对春游的兴趣减退,他静静地观察着中庸之道的修养,培养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坦然。

赏析:
《寄施芸隐》是一首抒发情感和思考人生的诗词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的艰辛和困惑,以及对现实的疑问和无奈。诗中的柳树阴影和江湖山林的遥远象征着诗人理想的难以实现和追求的困难。诗人担心自己的努力只是一种虚无的自负,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内心,而对于外界的鱼信和雁声,诗人感到无法接触和理解,同时也意味着与外界的隔离和疏远。诗的最后,诗人不再追求春游的欢愉,而是静静地观察中庸之道,修养自己的心灵,表达了对于内心平静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与困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沉思和启示,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诗词推荐

春愁错莫。风定花犹落。斗草踏青闲过却。乳燕鸣鸠自乐。行人江北江南。满庭萱草毵毵。且恁亡忧可矣,只他怎解宜男。

脱落皮毛尽,而今肠亦无。泣非缘楚玉,声不叶齐竽。举目云天迥,论心水月孤。只应饮美酒,跳入费公壶。

欲知主圣本臣忠,倾尽嘉谟沃舜聰。同载方如周吕尚,安车不数汉申公。日烘盎盎花光暖,燭映鳞鳞酒浪红。白首同朝各强健,莫辞爛醉答春风。

未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暑中竹色风仍雨,病裹莺声喜破愁。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急须剩蹈莲花麴,药玉新船待拍浮。

未说路行难,山深分外寒。晚村林隐寺,春润石鸣滩。薄宦曾无补,劳生敢自安。羽书虽较少,备御莫教宽。

徽音孔昭,宝傅斯刻。金昭玉粹,有烨斯册。载祈载祝,以燕以翼。福之万年,兴宋无极。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迂疏如我世间稀,自笑于时百不宜。但欲平生无鬼责,岂期长命有天知。七旬虽慰白司马,三黜空惭柳士师。多谢君诗远相庆,一披顿解老人颐。

太原曾有三珠树,花萼一团光彩聚。清晨肯挟三凤来,真是王家儿可誉。乃翁哦诗松竹阴,三儿吾伊玉应金。不须累碁捻蜡作跳虎,骏响续取河汾琴。沂公不作温饱计,他日帘前退丁谓。读书有用须济时,莫止觅官求富贵。

草罢惜春赋,持杯亦鲜欢。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小阁无聊坐,征衣不耐寒。地炉烧石炭,强把故书看。

薰蒸香积厨,精凿午斋饭。饭后且放参,林下香一瓣。

荷屋老子僧中龙,平生眼里无诸公。莫年愈觉气深稳,木寒霜净天无风。朅来精进复精进,焚香却扫大圆镜。数十万偈堆如山,从头一唱一加敬。波澜散入诸子中,华藏海与川源通。秋毫茧纸快收拾,百城烟水行无穷。善财再见文殊日,一臂黄金摩顶讫。选佛场中及第归,便是西来好消息。

葱郁兴王郡,殷忧启圣图。周成会西土,汉武幸南都。岁卜銮舆迈,农祠雁政敷。武威棱外域,文教靡中区。警跸干戈捧,朝宗万玉趋。旧藩人事革,新化国容殊。壁有真龙画,庭馀鸣凤梧。丛觞祝尧寿,合鼎献汤厨。阳乐寒初变,春恩蛰更苏。三耆颁命服,五稔复田输。君赋大风起,人歌

吾家本是田家子,其先世世居田里。儿因逐食浪飘蓬,欲归无以供甘旨。吾翁亦能某淡薄,日夕饭疏而饮水。浑然质朴古人风,固应自有长生理。筋骸虽老自康健,聪明少壮犹难比。了无机械足怡神,不生嗜好强精髓。人间可慕是荣华,人间可羡为豪侈。荣华有似庭下花,芳菲之日知能几。

脆管繁弦无觅处,小楼空掩遥山。柳丝直下曲阑干。海棠红欲褪,玉钏怯春衫。_酒不成芳信断,社寒新燕呢喃。雕盘慵整宝香残。绮疏明薄暮,帘外雨潺潺。

除却祖生外,馀皆在下风。老奴口耳小,安得肖司空。

道人深闭门,二客来不速。摄衣负朝暄,一笑皆捧腹。逍遥烟中策,放浪尘外躅。晤言或世闻,谁谓非绝俗。

邦人喜见我之官,叠足骈肩陇亩间。莫道使君来已暮,使君知是爱求闲。

围合洮州敌未知,烟云初散见旌旗。忽惊汉将从天下,始恨羌酋送死迟。

银河秋浪。遥出昆仑上。忽变澄澜添碧涨。可道升平无象。黄云浊雾初开。荣光休气徘徊。试觅当时五老,金泥玉检将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