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甚去绵衣

谁道江南春有寒,未经社日衣能单。
桑麻过雨日夜长,桃李因风高下残。
旧说中州政如此,了知瘴气不能干。
天公似悯斯民病,故体淳熙诏令宽。

作品评述

《暖甚去绵衣》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说江南的春天没有寒冷,
未经过立春的日子,衣衫已能单薄。
桑麻在雨中日夜生长,
桃树和李树因风摇曳不定。
古人曾经说中原的政治如此,
我才明白瘴气无法消除。
上天似乎怜惜这些受苦的人们,
因此圣旨宽容善良,让人感到温暖。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江南春天,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对执政者的期望。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表现手法,通过描述桑麻和桃李的生长状况,暗喻社会政治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辛。作者以自然景物抒发对时局的思考,表达了对中原政治状况的失望和对人民病痛的同情。然而,作者也寄望于上天能加以关怀,通过温和宽容的政令来缓解人民的苦难。

赏析:
《暖甚去绵衣》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寒冷和人民的艰辛处境,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诗中的用词简练而富有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现状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上天怜悯人民苦难的期望,寄托了对改善境况的希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诗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希望上天能够关注人民的痛苦,通过温和宽容的政令来缓解人们的苦难。整体上,《暖甚去绵衣》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具有一定的议论和抒发情感的意味。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推荐

舟阁下滩迟,苍黄暮滩上,偏愁逆水风,更驾崩沙浪。落日看已昏,渔灯远相向。夜阑天转寒,坐待潮流涨。

老去情怀百不宜,上楼腰腰觉舒迟。适斋异禀人难及,病起精神略不衰。

无愁是云愁,无羞是雪羞。我非云与雪,何以白我头。日出雪自消,雨晴云亦休。盛年轻弃掷,不及且娱游。

作官未减读书勤,簿领从今日日新。汗简韦编谁付予,传家应有下帷人。

雨洒江声风又吹,扁舟正与睡相宜。无端戍鼓催前去,别却青山向晓时。

事去人亡迹自留,黄花绿蒂不胜愁。谁能更向青门外,秋草茫茫觅故侯。

长江千万里,何处是侬乡?忽见晴川树,依稀认汉阳

总在不言中,一默绝狐踪。若不是文殊,维摩枉费工。

明明我祖,天集休明。神母夜哭,彤云昼兴。笾豆有践,管籥斯登。孝孙致告,神其降灵。

绿鬓今如雪,陪行万里长。稍从师北面,重作婿东床。道义非常重,精神有不忘。一为天下恸,端复细思量。

欲往竟无适,意行仍独还。猿声黄叶寺,牛背夕阳山。书弃将成业,身投未老闲。相逢莫嘲诮,才与不才间。

出岫本无心,云在意亦在。松桧无高枝,舒卷何所碍。

炎官火伞谩高张,心静何妨五月凉。百和暖添香篆永,一编徐展道经长。

津亭芳草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

结托白须伴,因依青竹丛。题诗新壁上,过酒小窗中。深院晚无日,虚檐凉有风。金貂醉看好,回首紫垣东。

蓬莱从灵仙,绝粒食白石。何如临清秋,忽释触热厄。江云翻鸣涛,洑沫雪一尺。疏篁摇凉芃,隔屋叶摵摵。清泠留侯居,月阁辟七夕。陶情时开尊,博剧或设弈。伊余婴离忧,契阔薄物役。公毋怀南征,卒乞别北客。

天陆箕躔动,林箫万籁空。扶摇庄海北,悲眩鲁门东。贪诫诗人隧,清思赋客雄。何因知劲草,霜陌尽飞蓬。

陈仓金碧夜双斜,一只今栖纪消家。别有飞来矮人国,化成玉树後庭花。

淮川锁支祁,民免其鱼苦。谁谓旌阳翁,功可配神禹。小试青蛇锋,横绝长蛟膂。聚彼数州铁,铸此千民柱。沉江压余妖,妥首敢掀舞。波涛永息民按堵,只恐人间有周处。

一生甘作扶梨手,万变宁移抱瓮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