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二首

清樾才十亩,炎陬别一天。
华堂依怪石,老木插飞烟。
长夏绝无暑,乘风几欲仙。
心闲境自胜,底处觅林泉。

作品评述

《西园二首》是宋代黄公度的一首诗词。诗词描绘了一幅静谧、优美的园林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清樾才十亩,炎陬别一天。
华堂依怪石,老木插飞烟。
长夏绝无暑,乘风几欲仙。
心闲境自胜,底处觅林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西园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园中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了"清樾才十亩",意指这片园林清幽宜人,只占据了十亩地。接着,诗人描述了炎热的天气,与园中的风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园林的清凉和避暑之处。"华堂依怪石,老木插飞烟"描绘了园中的华堂建筑与奇石相依,古老的树木在轻烟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凄美的氛围。

在夏季,这里没有酷热的天气,仿佛乘着轻风,有种仙境的感觉。这种清凉和仙境的感觉让诗人心情宁静,进而"心闲境自胜",意味着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最后一句"底处觅林泉",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园林中寻找山林和清泉,进一步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凉的园林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

作者介绍

黄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爲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被论予词。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八)。桧卒,召爲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 黄公度诗,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莆阳知稼翁集》二卷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破屋支撑风雨余,世间种种不关渠。忍饥要惯无他术,过午未炊犹读书。

浩浩水千里,层层堤几重。谁为此过颡,曲障尔朝宗。浪散忽成雪,潭昏那见龙。浮山何足论,圣德务含容。

大患都缘有此身,笑看身外假为真。梦中更作西湖梦,谁谓先生不到闽。

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东都旧住商人宅,南国新修道士亭。凿石养峰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古来隐者多能卜,欲就先生问丙丁。

千点猩红蜀海棠,谁怜雨里作啼妆?杀风景处君知否,正伴邻翁救麦忙。

三衣终日护,白社踵东林。净业心无住,清斋力不禁。莲香秋观静,松吹石桥阴。见说溪南虎,时来听梵音。

秋节新已尽,雨疏露山雪。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气侵瀑布水,冻著白云穴。今朝灞浐雁,何夕潇湘月。想彼石房人,对雪扉不闭。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昔年因读昌黎文,知有训狐犹未真。客堂昨夜灭烛后,一声窃发诚惊人。慈母入席匪虚语,据此麄暴谁敢闻。杀人之子养尔子,天地不管胡为仁。岂无鹰隼善搏击,去路昏黑难相亲。亦有弓矢可弹射,欲恐误中东西邻。我今独处虽无惧,聒不得睡宁不嗔。尝闻凤凰百鸟君,丹穴万里谁能言。

似闻药病已投机,牛斗蛇妖顿觉非。李贺固知当得疾,沈侯可更不胜衣。惊逢白璧山千仞,会见黄金带十围。扣信诗书端作祟,孰知糠籺亦能肥。

番国英豪富鲁儒,同时举送起乡闾。文章耻学扬雄赋,议论羞谈贾谊书。喜得明珠三十六,恨遗壮士二千馀。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邻霄台下罢登临,一曲离歌泪满襟。芳草怀人频积梦,流年远别又惊心。春城雁去余寒尽,野戍花飞暮雨深。今日远寻陶令尹,青山卧病谢朝簪。

露水荷叶珠儿现,是奴家痴心肠把线来穿。谁知你水性儿多更变:这边分散了,又向那边圆。没真性的冤家也,随着风儿转。

客云自孔氏,不觉喜逢迎。止宿见二子,孰云无世情。

束带还骑马,东西却渡船。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他乡悦迟暮,不敢废诗篇。

绝怜倦翼晚风高,解枼归来得故巢。物态随人也欢喜,游丝不住舞蠨蛸。

梦事回头堕渺茫,松间梅畔放清狂。直须添竹成三友,不必栽槐待二郎。老爱家山安畏垒,早知世路险瞿唐。人间腥腐如何向,莫怪灵均葺药房。

坡谢无人共此山,翠蛟亭上拍栏干。溪声到耳三更雨,岚气沾衣六月寒。酒酿可呼仙子饮,池深怕有老龙蟠。天河挽住不容易,只纵游人一饷观。

夙世冤憎,聚头合脑。面面相看,说个甚麽。

寒皋那可望,旅望又初还。迢递高楼上,萧条旷野闲。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浮客时相见,霜凋动翠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