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作品评述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凛然相对敢相欺,
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惟有蛰龙知。

诗意:
这首诗以王复秀才所居住的两棵古柏树为写作主题。诗中表达了这两棵古柏的坚定意志和高尚品质,暗示了作者苏轼对王复秀才的赞美和敬佩。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古柏的形态和特点,并融入了作者对王复秀才的颂扬之情。下面逐句进行分析:

凛然相对敢相欺:
"凛然相对"形容了古柏的威严和庄重,它们挺立在一起,凛然而立。"敢相欺"表示它们的气势威武,不容易被人轻视或欺骗。

直干凌空未要奇:
"直干凌空"形容了古柏的笔直挺拔,勇敢地直冲云霄。"未要奇"表示它们的高耸并不是为了炫耀或引人注目,而是本能的追求。

根到九泉无曲处:
"根到九泉"表达了古柏的根系纵深,扎根到九泉之下,意味着它们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中,坚定不移。"无曲处"表示它们的根系没有任何弯曲,坚固不可动摇。

世间惟有蛰龙知:
"世间惟有"表示除了蛰伏的龙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生物了解古柏的内在。这里以蛰龙来比喻王复秀才,意味着只有他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古柏的美丽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写古柏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王复秀才坚定、高尚品质的赞美。古柏象征着王复秀才的坚毅不拔和高尚品格,无论是面对人生困境还是社会风波,他都能像古柏一样挺拔不倒,深深扎根于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之中。这首诗以古柏的形象来隐喻王复秀才的人格,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崇高评价。同时,通过蛰龙的比喻,强调了王复秀才的独特性和深不可测的内在价值。整首诗意境高远,意味深长,是苏轼对王复秀才的真挚赞美之作。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翠云深处曳枯筇,插碧堂堂十八公。全似华阳隐君子,挂冠归去听松风。

引派昆山峻,朝宗海路长。千龄逢圣主,五色瑞荣光。隐映浮中国,晶明助太阳。坤维连浩漫,天汉接微茫。丹阙清氛里,函关紫气旁。位尊常守伯,道泰每呈祥。习坎灵逾久,居卑德有常。龙门如可涉,忠信是舟梁。

□满湘江云莹空,纷纷长对水溶溶。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

面目风霜,身心春阳。用杀活之手段,整宗祖之纪纲。秋生野水鱼潜稳,月在寒松鹤梦长。

堪忆春云十二峰,野桃山杏摘香红。王孙可念愁金锁,从放断肠明月中。

避暑来高寺,终朝脱帽翁。四檐青嶂下,一枕绿阴中。云意看无尽,禽声听不同。楼台城市有,何地觅凉风。

章华台下草如烟,故郢城头月似弦。惆怅楚宫云雨后,露啼花笑一年年。

托质依高架,攒花对小堂。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霁景朱明早,芳时白昼长。秾因天与色,丽共日争光。剪碧排千萼,研朱染万房。烟条涂石绿,粉蕊扑雌黄。根动彤云涌,枝摇赤羽翔。九微灯炫转,七宝帐荧煌。淑气熏行径,清阴接步廊。照梁迷藻棁,耀壁变雕墙。烂若丛然火,殷于

勤本小家数,韩欧大秀才。二公需作料,勾入集中来。

月落如玉虹,飞过梧桐枝。开怀待归风,如与佳人期。白云娇娞嫷,绿树凉参差。安得饵琼华,慰此终夕饥。

柳绵扑槛晚风轻,花影横窗淡月明。翠被麝兰熏梦醒。最关情,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

乡关交复亲,把酒且逡巡。共上青云路,相看白发人。有为须报国,无事即颐神。故素几云在,风音莫厌频。

万水千山,两头三绪。凭高望断迢迢路。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步步金莲,朝朝琼树。目前都是伤心处。飞鸿过尽没书来,梦魂依旧阳台雨。

闲云不作雨,横入峡山去。峡口弄舟人,家在云归处。

苒苒霜风掠弊貂,簿书尘外访渔樵。林烟色淡如蒙雨,塘水痕深似落潮。雁字江天闻塞管,梅梢山路欠溪桥。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

口边白醭公家事,坐上清狂我辈真。会乞一閒归故隐,定因能赋结高人。

秋风瑟瑟吹旌竿,廷臣护军西出关。满饮卮酒谢知己,擒戎只在笑谈间。忆昔胡马辽阳入,长屯短戍无完壁。烽火夜照蓬莱宫,黎民半死长安陌。天子履及寝门前,军无见伍张空弮。本兵已受属镂死,元戎尚拥娇娥眠。一朝戎酋念巢穴,引马西归卷吹叶。但道姚种非将才,那知马植为胡谍。

万叠云山飞不雁。

晓来雨霁。弱柳摇新翠。丽日媚东风,正不暖不寒天气。幽禽弄舌,花上诉春光,高一饷,低一饷,清喨圆还碎。那知时势。春亦元无意。草木自敷荣,似人生、功名富贵。我咱谙分,随有亦随无,不妒富,不憎贫,歌酒闲游戏。

丹墀曾独绎丝纶,御札亲题第一人。莺喜上迁张笔力,马谙西讨仗威灵。亚夫金鼓从天降,韩信旌旗背水陈。耆致尔功还奏阙,图形仍许上麒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