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罗隐的《送支使萧中丞赴阙》
拼音和注音
bā nián dāo bǐ dào jīng huá , guī qù qīng míng lù wèi shē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京华:(名)国都:聚首~|冠盖满~。
八年:八年,汉语词汇,公元8年,该词为西汉居摄三年,新朝初始元年。
归去:归去guīqù回去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刀笔:(名)古代在竹简上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的事叫作刀笔,后世多指写状子的事(多含贬义):~吏|~老手。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原诗
八年刀笔到京华,归去青冥路未赊。今日风流卿相客,旧时基业帝王家。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
从此常僚如有问,海边麋鹿斗边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