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其二

茅屋人看小,我居殊觉宽。
云开山满座,雨过草平阑。
古意琴三叠,清风竹万竿。
养生无别具,壁上破瓢箪。

作品评述

《村居 其二》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茅屋里的人觉得很小,而我住在这里却感到格外宽敞。
云散后山上满是茂密的树林,雨过后草地平坦一片。
古意中透露着叠琴的声音,清风吹过竹林万竿摇曳。
养生之道无需繁琐,壁上挂着破损的瓢箪。

诗意:
这首诗以村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欣然接受和对宁静环境的赞美。诗人对自己的居所感到宽敞而满足,与茅屋中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云散山上的景色和雨过后的平坦草地都给人带来宁静祥和的感觉。诗中提到的叠琴声和竹林摇曳的景象,展示了古朴和自然之美。最后,诗人通过壁上挂着破瓢箪的描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养生无需过分追求奢华的观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贫寒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对茅屋和村居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贫乏的心灵富足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他认为简朴的生活无需繁琐的修饰,而是可以在日常琐事中找到满足和养生的真谛。诗中的景色描写以及对古意琴声和清风竹林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它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个贫困但宁静的村居场景,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贫乏的心灵富足的价值观。这首诗词通过对小而宽敞、山满座、草平阑、琴三叠、竹万竿、破瓢箪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独立见解。

诗词推荐

此洞当年本祀雷,栋梁见我忽倾摧。寺僧为报山灵说,不用惊疑俗客来。

水寒江静。浸一抹、青山影。楼外指点渔村近。笛声谁喷。惊起宾鸿阵。往事总归眉际恨。这相思、□□谁问。泪痕空把罗襟印。泪应尽。争奈情无尽。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粉黄衣薄沾麝尘。作南华、春梦乍醒。活计一生花里,恨晓房、香露正深。芳蹊有恨时时见,趁游丝、高下弄晴。生怕被春归了,赶飞红、穿度柳阴。

此山名大梅,驱车入山麓。试问山中人,山名竟谁属。禅家开道场,为说梅子熟。仙家指为岩,曾此隐梅福。或云古有梅,其大蔽山谷。至今二梅梁,灵响皆其族。他山抗惊湍,禹祠横殿屋。三者尚谁凭,禅师有遗躅。余皆不可辨,安得究图录。但爱山又山,乔林间修竹。

柴桑分邑载图经,屈曲山光展画屏。最是芦洲东北望,人家残照隔烟汀。

玉质敷腴宫样妆,风流终媿水云乡。一邨飞落人间世,添却逃禅百倍香。

禁苑精庐是切邻,衣巾虽旧不沾尘。钟鱼声里吟连晚,花柳香中醉过春。和玉重泥烧药灶,买丝新接钓鱼纶。绕湖十万人家住,如此清闲有几人。

佩篽梅开淡淡春,夜来微雨渗轻尘。风和日暖人凋落,不怕倚楼吹笛人。

陈侯气飘飘,谁敢易挹酌。俊如抟风鹰,清如唳霜鹤。高怀落俗事,见者初骇愕。须臾发其有,珠玉随洒落。浩然谢畦畛,谁不爱而乐。论交嗟我晚,玉手未暖握。别来星一周,庭竹再飘箨。洛阳谁知子,恐未免寂寞。峥嵘胸中气,谁与发其钥。知心古所少,献厚报或薄。兴怀每念此,中夜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四扉大开,五云车立。霓裾娣从,凤翿童执。摇早胥来,锵洋爱集。歆我严社,西面以揖。

体不勤劳谷不分,毅然植杖俯而耘。从前一向空担板,大道元来亦未闻。

春风乱思兮吹管弦,春日醉人兮昏欲眠。却万物而观性兮,如处幽篁之不目天。试纵神而不御兮,如有顺心之酒然。委蜩甲而去化,乘白云而上仙。因天倪而造适,观众妙之玄玄。风门阊阖而进予,帝示予以化物之甄。予撼玄关而去牡,帝宴笑以忘言。吾见万灵朝明庭兮,冠佩如云烟。名声

厚叶先枝新绛囊,使君分寄驿人忙。彩毫封处曾留意,筠笼开时不见香。风色甚豪应少损,路程差近得分尝。闽州纵有千千树,未抵家园气味长。

吏民俱因市廛小,鸥雁相呼湖海宽。蕃息谁能力耕鉴,弦歌依旧好为官。

德行追前辈,声华擅一乡。游心终艺圃,得隽屡文场。小试栖鸾政,连飞荐鹗章。伤嗟台阁地,不许暂翱翔。

杜门春又夏,贫不厌身闲。白日静于水,绿阴浓似山。野蔬留客饮,小艇送僧还。却忆西庵雨,泉声石壁间。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青衫吏隐非吾愿,彩服儿啼畏色难。三径归寻元约在,万缘回向自心观。何时款竹云庄去,洗耳香山八节滩。

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