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作品评述

诗词:《春词》
朝代:宋代
作者:陈允平

杨柳春风三月三,
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
十二红楼卷绣帘。

诗意和赏析:

这首《春词》是宋代诗人陈允平所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喜悦。

首先,诗人以杨柳和春风的联想来开篇,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氛围。春风带着柔软温暖的气息吹拂着杨柳,使其摇曳生姿。这里的杨柳和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预示着大自然的复苏和万物的生机。

接着,诗人以画桥和芳草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景象。画桥上绽放着碧绿的芳草,细嫩而繁茂,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芳草的碧绿色与春天的气息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然后,诗人描写了一对燕子归来的情景。燕子是迁徙的候鸟,它们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燕子在春天归巢,也是家庭和谐和团聚的象征。诗中的一双燕子,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喜悦和温馨。

最后,诗人以红楼和绣帘的描绘结束了全诗。红楼是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绣帘则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十二红楼卷绣帘,暗示着春天的繁华和欢乐。这里的红楼和绣帘象征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景。

综合来看,陈允平的《春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生活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喜悦。诗中的杨柳、春风、画桥、芳草、燕子、红楼和绣帘等形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整首诗流畅明快,意境清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作者介绍

陈允平,字衡仲,又字君衡,号西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试上舍不遇,遂放情山水,往来吴淞淮泗间。恭宗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元学案》卷二五《参议陈西麓允平先生》)。宋亡,以人才徵至元大都。不受官,放还。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一五《西麓诗稿》卷首、《宋诗略》卷一五。 陈允平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西麓诗稿》爲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不为吟哦苦苦频,老逢忧患损精神。见人依约近方省,认字微茫久未真。漠漠江山浑水墨,冥冥草树隔烟尘。何人解呪杨枝水,洗净从前业障因。

江行风浪恶,石路仆夫劳。一水几回度,乱山无数高。村醪清似镜,早稻细如毛。愁听田家语,令人首屡搔。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绿萝四面垂,褭褭百馀尺。风泉度丝管,苔藓铺茵席。传闻颍阳人,霞外漱灵液。忽枉岩中翰,吟望朝复夕。何当遂远游,物色候逋客。

身向闲中老,生涯本豁然。草堂山水下,渔艇鸟花边。窥井猿兼鹿,啼林鸟杂蝉。何时人事了,依此亦高眠。

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唯有虹梁春燕雏,犹傍珠帘玉钩立。

清凉大火聚,炎炎没回互。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放行把住逞风流,总是冤家笑点头。

神来徕,驾跄跄。紫坛熙,烛夜光。会竽瑟,鸣球琅。荐旨酒,杂兰芳。佑明德,锡百祥。

清晨起搔头,荷锄出门去。露湿野草花,香来不知处。

离骚休唱逐臣愁,此曲思君可寄不。百岁都来如过客,一生大半似幽囚。那堪泣玉空怀宝,刚道雕虫胜饭牛。山馆无聊春睡美,日高丈五正蒙头。

逖泉已矣又菇蕕,半壁乾坤只恁休。频岁建杓移北斗,何人持节救东瓯。烟蜚樯艣风涛怒,云锁楼台日月愁。南望羊城天欲暮,可堪回首问神州。

采采芣苢[1],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2]之。采采芣苢,薄言襭[3]之。

眠界琉璃鸟度,腹中沉瀣蝉清。猗兰羲献父子,瘦竹夷齐弟兄。

在昔志四海,所遇非一途。朝以言悟主,夕即被金朱。于兹亦未几,用直升云衢。台分东西属,御史从子除。天马日千里,岂并局促驹。朔北遏乱萌,褒嘉赐玺书。乃衣汉使绣,威誉倾国都。借问世上荣,万国与此殊。明朝归洛阳,聊且饯高车。亭堠况非远,春郊无疾驱。

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余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崖无数重。秋江漱石半山腹,倚天削铁荒行踪。造化钟奇矗瑶巇,真灵择胜深珠宫。朝云未罢暮云起,阴晴竟日长冥蒙。瑶姬作意送归客,一夜收潦仍回风。仰看馆御飞楫过,回首已在虚无中。惟余乌鸦作使者,迎船送船西复东。

千古江山好树新,翠光亭上一伤春。碧波无尽愁无尽,留与今人复后人。

暖风雀舌闹芳丛,出焙封题献至公。梅麓自来调鼎手,暂时勺水听松风。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

南渡凄凉六十年,故家遗俗日萧然。不应门户端如此,政坐吾曹欠勉旃。斗食我今悲的发,束书今喜继青毡。乡来未识衡州士,闾里皆推有此贤。

寒衣剪就金刀冷,云母屏空对孤影。心知井底坠银瓶,犹把辘轳牵断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