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吕岩的《牧童》
拼音和注音
guī lái bǎo fàn huáng hūn hòu , bù tuō suō yī wò yuè míng 。
翻译及意思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词语释义
黄昏:(名)指日落以后到天色全黑以前的一段时间。[近]傍晚。[反]清晨。
归来:(动)回来:胜利~|自海外~。
不脱:不会脱落。用于动词之后,表示摆脱不掉。
蓑衣:用棕榈皮编成的雨衣。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原诗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