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带还骑马,东西却渡船。
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
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
他乡悦迟暮,不敢废诗篇。

作品评述

诗词《归》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束带还骑马,
东西却渡船。
林中才有地,
峡外绝无天。
虚白高人静,
喧卑俗累牵。
他乡悦迟暮,
不敢废诗篇。

诗意:
这首诗以杜甫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在他乡的归心和对诗歌创作的坚持。

赏析:
《归》这首诗是杜甫在他流亡他乡时所写,他用简洁的词句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首句“束带还骑马,东西却渡船。”描绘了杜甫离开家乡时的情景,他已经束好了马带,准备骑马回家,但却需要乘船过河,体现了他离家的距离。

接下来的两句“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他在他乡的孤独和无依无靠的状态。林中才有地,意味着他只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一点归属感,而峡外绝无天则暗示着他离开了天国般的家乡。

下一句“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通过对比,揭示了杜甫在他乡的清高和孤高。他在虚无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品性,与喧嚣和庸俗的世俗生活保持距离,不被它们所拖累。

最后两句“他乡悦迟暮,不敢废诗篇。”表达了杜甫虽然在他乡感到迟暮之忧,但他不敢停止写诗。这是他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对自己文学使命的认同,也是他对诗歌的信仰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杜甫在他乡的归心和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孤高和清高。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是杜甫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暝霭黄昏,灯檠上、荧荧初炙。银焰袅、孤光分夜,寸心凝碧。留照娇颜欢笑偶,上元庆赏嬉游夕。笑聚萤、积雪与偷光,寒儒忆。蝶眷恋,成何得。花传喜,知何日。听邻家昨夜,扣阍谁觅。焰短始知新月上,摇红孤馆因风急。恨那人、别后不成眠,时时剔。

归客自南楚,怅然思北林。萧条秋风暮,回首江淮深。留君终日欢,或为梁父吟。时辈想鹏举,他人嗟陆沉。载酒登平台,赠君千里心。浮云暗长路,落日有归禽。离别未足悲,辛勤当自任。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十载唯耕谷口云,倚锄时复看天文。世间贵贱君皆识,却恐吓无人解识君客身犹卧玲珑石,乡梦长悬岝崿山。詹尹自应知我意,为言何日定当还。

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都子方知砚石亲,字虽小技盍留神。鲁公米帖犹存古,王氏兰亭已失真。莫事锋鋩多巧锐,要令骨肉两停匀。中心端正手圆活,此外无方可教人。

太息金泉守,西归空好音。孳孳求友意,恳恳爱君心。谋道身多阨,忧时力不任。怀人今永已,为世一沾襟。

青苔劚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有一修行法,不用问师传。教君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何必移精运气,也莫行功打坐,但去净心田。终日无思虑,便是活神仙。不憨痴,不狡诈,不风颠。随缘饮啄,算来命也付之天。万事不由计较,造物主张得好,凡百任天然。世味只如此,拼做几千年。

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沿崖渡水六七里,划见幽岩画屏倚。却蹑长虹信步行,下瞰浅清皆脚底。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语品题良不诬。千岩万壑果何似,吾家九疑真不如。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

山泉泻幽窦,塔铃摇天风;清音无时尽,静夜尤璁珑。嗟我走红尘,市声聒欲聋,多生耳根业,赖此一洗空。梦骑白凤皇,佩玉朝珠宫;觉来抚枕叹,月满草堂中。

茅舍萧萧暑雨余,夜凉清若在冰壶。一窗月上杉篁影,便是人间水墨图。

月影全无只有星,如何夜色照人清。素娥未必饶青女,不道霜明胜月明。

龟堂一老翁,短褐立秋风。时过同蓠菊,身衰似井桐。新霜万瓦白,朝日数棂红。且复寻书卷,悠然度岁穷。

刘伶石五斗,康成三百杯。欹斜星弁侧,嵬峨玉山颓。人语蜩螗沸,天形帟幕开。应知是狂药,何不学颜回。

野寺出人境,舍舟登远峰。林开明见月,万壑静闻钟。拥烛明山翠,交麾动水容。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逢。

重叠愁肠只自知,苦于吞蘖乱于丝。一船风雨分襟处,千里烟波回首时。故国田园经战后,穷荒日月逼秋期。鸣蝉似会悠扬意,陌上声声怨柳衰。

垂虹夜吸吴侬水,画鷁朝飞张翰里。护客归来玉节闲,隐隐春光动浮蚁。倾盖鲈鱼故交砺,可人森父佳元理。著我中间醉却醒,旧管新收几年纪。

麦场桑陇,道都是、六代宫城遗迹。梦里江山经几觉,还似堠旁征驿。燕去燕来,花开花谢,那个成端的。人烟牢落,晚风何处羌笛。堪叹挥泪新亭,算兴亡莫补、万分之一。到我凭阑,休更向酒畔,是今非昔。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难得。伤心残照,塔尖遥露秋碧。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