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萨都剌的《宿青阳云松台》
拼音和注音
xiàn mén yáo jiē jiǔ huá shān , rì rì tiān kāi tú huà kà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华山:古称“西岳”,中国五岳之一。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主峰亦称太华山,海拔21605米。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云台(北峰)、玉女(中峰)五峰并立,以南峰最高,峻险奇秀。名胜古迹众多,有玉泉院、桃林坪、千尺fde7、百尺峡、南天门、朝元洞、全真崖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图画:(名)用线条或色彩绘出的形象。
九华:1.山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旧称九子山。因有九峰如莲花,故改为今名。2.宫殿名。3.重九之花,指菊花。4.花朵繁茂。喻妇德昭彰。5.九华形容宫室及器物装饰的色彩缤纷绚丽。
日日:日日rìrì天天。∶一天一天地。
天开:天开tiānkāi超越常规的活动,[思想精神等]焕发、奔放异想天开
九华山:山名。中国著名佛教胜地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原诗
县门遥接九华山,日日天开图画看。
云气晓连铜篆湿,翠光晴锁砚池寒。
人间官府红尘马,天上神仙白玉盘。
高卧云松定何日,仰攀北斗夜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