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州未破书寄王子直司徒

孤城死地尚瞧盱,智勇俱当竭蹶趋。
贫且贱焉真耻也,壮之良者盖行乎。
料无豪杰同吴反,阴有神灵助汉诛。
深怪先登少瑕叔,不应时论惜蝥弧。

作品评述

《贝州未破书寄王子直司徒》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敞。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贝州未破书寄王子直司徒,
孤城死地尚瞧盱。
智勇俱当竭蹶趋,
贫且贱焉真耻也。
壮之良者盖行乎,
料无豪杰同吴反。
阴有神灵助汉诛,
深怪先登少瑕叔。
不应时论惜蝥弧。

中文译文:
未破的贝州书信寄给王子直司徒,
孤城中的死地依然仰望天空。
智慧和勇气都将竭尽而去,
贫穷而卑微,实为耻辱。
壮烈的人行走于此,
料想没有英雄与吴国为敌。
阴暗中有神灵助助汉朝的讨伐,
深深怀疑先登上的少瑕叔。
不应该受到时人议论,可惜他的蝥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贝州城未被攻破时,作者将书信寄给王子直司徒的情景。贝州是宋代时期的一座重要城市,面临战争的威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贝州城的困境和周围环境的观察。

诗的开头,孤城未被攻破,但城内的人已经感受到了死地的危机,他们仍然希望能够看到援军的到来。接着,诗中提到智慧和勇气都将消耗殆尽,表达了城内人民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

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贫穷和卑微的感受,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耻辱。然而,他同时称赞了那些在这样的困境下仍然坚守并奋发向前的人们。他相信没有人会与吴国为敌,吴国在当时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怀疑贝州城内有神灵的保佑,使他们能够成功地抵抗汉朝的侵略。他对先登上城墙的少瑕叔表示深深的怀疑,认为他可能有着某种超越常人的力量。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少瑕叔的敬佩,他认为这样的英雄应该不受时人的议论所左右,他的蝥弓也是一种可惜的存在,可能指代少瑕叔在战斗中的武器。

整首诗词通过对贝州城困境和战争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坚守和英勇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英雄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一○五一),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至和元年(一○五四),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扬州。岁余,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四年(一○五九),知贡举。五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贤院学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臺。神宗熙宁元年卒于官,年五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五十四卷,其中诗二十七卷。《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敞诗,以青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福建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六卷本(简称名贤本)、《宋百家诗存》所收一卷本(简称诗存本)、不分卷明抄本(简称明抄本)、清干隆十五年刘氏刊四卷本(简称刘本)。并酌採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本(简称广雅本),与底本同一系统,偶有异文,亦予出校。新辑得的集外诗编爲第二八卷。

诗词推荐

澹然无累水云僧,去住分明叶样轻。十字街头休作梦,五湖依旧一枝藤。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醒来吟落灯花,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声敲歇。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五马旌旗去路长,笋舆穿翠度羊肠。霜馀绿橘浆尤美,秋晚黄花气倍香。胜景形容诗入咏,羁情排遣酒傅觞。风流太傅何面诧,独载东山窈窕娘。

檐雨溅溅滴砌沙,绿丛深处一榴花。小窗隐几俄成梦,堪笑无功饭後茶。

旧游曾记此山川,万事回头一梦然。蚤岁不知人易老,晚年方信世无禅。樵歌牧唱千村暮,莺语花香二月天。人境了然描不就,山僧对我更谈玄。

林壑八年闲,吟残山色。无处烟霞不相识。真欢清福,举世谁人曾得。天教分付与,云庄客。万里侯封,九华仙伯。未必情浓似吾适。扁舟风月,好景初无今昔。遐龄原不在,餐松柏。内张文忠公祠。碑额最上层刻张养浩自寿词,草书。下题八分书七聘堂记四字,记文,正书,苏天爵撰。碑

世事何由可控抟?故山归卧有余欢。涧泉见底药根瘦,石室生云丹灶寒。人远忽闻清啸起,山开频得异书看。一朝出赴安期约,万里烟霄驾紫鸾。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一念全超旷劫初,玉人端坐白牛车。往来历尽傍参妙,回首途中物物渠。

阃制恩威足,边防戍守牢。政平多暇日,民费绝秋毫。豹尾天光近,螭头地势高。孰令黄石水,旦旦只空号。

栖霞境界何清壮,岳立五峰如列障。三徵不复见高人,千刻尚能瞻宝相。摩空老木韵秋声,云屋天岩满意行。夜阑风定月将午,门外呦呦闻鹿鸣。

书景逢春渐渐长,博山添爇半匙香。梅花一片娇无力,自趁晴风过粉墙。

洪崖岭上秋月明,野客枕底章江清。蓬壶宫阙不可梦,一一入楼归雁声。

弟诗吴江枫,未秋先陨风。骚人或取咏,零落鸥鸟同。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綌衣。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般若锋兮金刚焰,无说无闻非顿渐。倚开长放白毫光,祈雨祈晴无不验。

别墅军城下,闲喧未可齐。春深花蝶梦,晓隔柳烟鞞。韶景浮寒水,疏杨映绿堤。沿洄看竹色,来往听莺啼。久慢持生术,多亲种药畦。家贫知素行,心苦见清溪。越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本寺重江外,游方二室西。裴回恋知己,日夕草萋萋。

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祖德书仪在,科名榜帖存。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