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柬张问甫使君》
拼音和注音
zhǐ jīn hú hǎi qióng xiāng bàng , kě dào fēng chén lǎo zì x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风尘:(名)①旧时比喻混乱污浊的社会生活。②比喻旅途的劳累:满面~。③旧指娼妓的生活。
湖海:湖泊与海洋。指湖泊。泛指四方各地。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穷相:吝啬。贫贱的相貌;小家子气。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裘马当时满汉关,故人谁不羡红颜。
只今湖海穷相傍,可道风尘老自闲。
伏枕此身惟浊酒,拂衣何处不青山。
与君俱作漂零客,容易今年断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