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探杲公

未见先呼字,因闻叩竹扉。
清真殊不厌,容与澹忘归。
山月卧绳榻,林风吹葛衣。
群机皆已息,何事鹊惊飞。

作品评述

《月夜探杲公》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等慈润公。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见先呼字,因闻叩竹扉。
清真殊不厌,容与澹忘归。
山月卧绳榻,林风吹葛衣。
群机皆已息,何事鹊惊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中,诗人探访杲公(人名)的情景。诗人此前并未见过杲公,但听说了他的名声,便来到他的住所,并敲响了竹门。杲公是一个清真(纯净无杂念)的人,他对外界的喧嚣和纷扰并不感到厌烦,容忍和宁静使他忘却了回归的欲望。杲公躺在绳床上,静静地欣赏着山间的明月,而林中的微风吹动着他的葛衣。此时,世俗的喧嚣已经消散,一切都平息下来,这让诗人思考:为什么有只鹊惊飞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杲公的清静和超脱的精神境界,以及诗人对此的赞叹和思索。诗人通过杲公的形象,描绘了一个能够超越尘嚣,宁静自在的人物。杲公不追求名利,宁愿在清净的环境中沉思。他的心境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床上的月光和风中的葛衣都成为他与世界相通的媒介。诗人通过对杲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意开放,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为什么在这个宁静的时刻,有只鹊突然惊飞呢?这或许是诗人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质疑和反思,通过对杲公的描写,他也在思考自己是否能够达到杲公那样的境界。这种反思和自省使得诗歌更具思想性和哲理性。

总而言之,这首诗以杲公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清静超脱的人物,通过对他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自我提升的向往,并引发读者对自身境界的思考。

诗词推荐

着脚孤高太出奇,冯空斜阳两三枝。大风动地吹崖裂,正是冰姿蕴藉时。

已邀入真率会,更约过天津桥。从此年年岁岁,莫负月夕花朝。

点检桑枌泪几行,羞和书屋总荒凉。孔明景略留遗传,分挂当年夜雨床。

短短檐楹飞小亭,先生家住绿杨阴。轩前乐意青山色,桥上行人流水心。半醉半醒时自舞,独行独坐更微吟。青鸾有约孤云外,立尽阑干到夜深。

读书破万卷,许身一何愚。赤骥顿长缨,健儿胜腐儒。

华台陈桂席,密榭宴清真。柏叶犹霜气,桃花似汉津。青尊照深夕,绿绮映芳春。欲忆相逢后,无言岭海人。

不喜长亭柳,枝枝拟送君。惟怜北窗□,树树解留人。圆缺都如月,东西只似云。愁看离席散,归盖动行尘。

新向金阶奏罢兵,长安县里绕池行。喜欢得伴山僧宿,看雪吟诗直到明。

抱瓮穷园叟,还山老布衣。死边常得活,闹处偶容归。钓恐鱼吞饵,棋忧客堕机。此心君会否?洗尽百年非。

扰扰香云湿未干,鸦领蝉翼腻光寒。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

海阳天外已伤怀,白水墙头转自哀。却是人生难得好,两年只见哭声来。

车盖聊引步,浮云镇消忧。郧川梦泽地,古迹堪询求。白兆桃花岩,翰林栖此邱。

户户鱼蛮子,年年雁泊人。生资持网罟,迁徒逐冬春。岸俗从渠变,乡邻自我亲。殊胜倦游者,渺渺愧风尘。

玄冥相我作山行,卷却重阴放晓晴。但见峰峦互扃锁,不见宫阙隐峥嵘。云根洞穴篝灯入,井底波澜抚掌生。唤客入山还送客,淙琤犹记石泉声。

贯休入蜀唯瓶钵,卧病山中生事微。岁暮家家足豚鸭,老馋独羡武荣碑。

三面接渔樵,前门向郡桥。岸沙崩橘树,山径入茶苗。夜拥军烟合,春浮妓舸邀。此心无与醉,花影莫相烧。

别乘向襄州,萧条楚地秋。江声官舍里,山色郡城头。莫羡黄公盖,须乘彦伯舟。高阳诸醉客,唯见古时丘。

日日营幽事,时时有好怀。雨园残竹粉,风砌落松钗。伴蝶行花径,听蛙傍水涯。穷通了无谓,不必更安排。

青萝白石扉,霞薄动春晖。鹤去书空在,凫閒舄自飞。骖鸾仙驭远,出岫昔心违。拂衽雄风动,犹疑御寇归。

山脚踏墙头,全身尽呈露。殆类知己人,豁达吐心腑。秀色排闼入,意多默无语。晚来白雾起,对面不得睹。夜坐虚檐下,惆怅失佳侣。晓翠忽舒颜,为尔早开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