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宗臣的《午日同于鳞子与集公实时值雷雨》
拼音和注音
rén jiān wǎng liǎng léi kān zǒu , hǎi shàng jiāo lóng yǔ bù hu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蛟龙: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海上:海边;海岛。指湖滨。指上海。犹言沪上。海面上。
人间:(名)人类社会;世间:春满~。[近]世间|人世。
魍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川精怪。一说为疫神,是颛顼之子所化。出自《孔子家语·辨物》等著作。魍魉也可代指影子。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原诗
蓟门芳草逐人来,午日新蒲对酒开。
沉陆揔为方朔侣,怀沙独惜楚臣才。
人间魍魉雷堪走,海上蛟龙雨不回。
夜半浮云难去女,更堪孤角凤城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