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十八首)

司空幕府通农开,平善街头日夜来。
肯信琼花旧游处,至今犹唱紫云回。

作品评述

《题画(十八首)》是唐寅的作品,他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人。这首诗词描写了一幅画作,下面我将为您提供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司空幕府通农开,
平善街头日夜来。
肯信琼花旧游处,
至今犹唱紫云回。

诗意:
这幅画展示了司空幕府的庭院与农田,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一幅和谐的景象。人们平和善良地在街头来来往往。画中还描绘了一个美妙的场景,就是琼花盛开的地方,仿佛带我们回到了过去,而这美景至今依然传唱在紫云之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画作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司空幕府与农田的通达,传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展示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赞美。街头的日常热闹景象,展示了人们平和善良的品质,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琼花旧游处,给人一种怀旧之情,仿佛带领读者回到过去。这种怀旧的情感与紫云的回响相结合,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诗中的画作以简洁的笔触和优美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

总的来说,《题画(十八首)》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词中的景象和情感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诗词推荐

帘拍风颠,云共雨、商量欲雪。愁不寐、兽炉灰冷,寸肠千结。罗带只贪珠泪擤,金钗不整乌云侧。对菱花、空自敛双蛾,伤离别。心下事,凭谁说。愁与恨,如山积,被傍人调闻,呢龟成鳖。塞雁来时空怅望,梅花开后无消息。恨薄情、拚却与分飞,还重忆。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沉绿殷红醉晓晖,入林花雨润罗衣。盘云只觉山无蒂,喷雪还疑水有机。遂与江湖争浩淼,可怜原隰总芳菲。何妨携襆同栖宿,烟月留人讵忍归。

句裹论工非得句,弦间觅趣未忘弦。忽听檐外敲风玉,三代遗音妙不传。

风天雁悲西陵愁,使君红旗弄涛头。东海神鱼骑未得,江天大笑闲悠悠。嵯峨吴山莫夸碧,河阳经年一宵白。南州彩凤为君生,古狱愁蛇待恩泽。三清羽童来何迟,十二玉楼胡蝶飞。炎荒翡翠九门去,辽东白鹤无归期。鸱夷公子休悲悄,六鳌如镜天始老。尊前事去月团圆,琥珀无情忆苏小。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风条洒馀霭,露叶承新旭。佳人不再攀,下有往来躅。

筇枝探得梅开了。青鞋渐踏江头草。日日作东风。海棠相次红。离多良会少。此计应须早。莫待作行人。却将愁送春。

织草无人爱绿葵,一生私意竟谁知。须防白日倾心处,自是中园卫足时。

晴烟去人高,暮色上天半。山衔日入深,云伫星出缓。涂昏归鞍长,林近去翎短。悠悠宵偃慵,衍衍暮行款。南城岌高跻,近野匝四坦。来期遐思舒,暮云所见罕。星星颭风灯,历历吹月琯。静乐遗世喧,清思破尘懒。心通江海浮,气寒天地满。兹兴将谁同,儿辈未宜筭。

往年淦水驻行轩,引得清流似月圆。自有谿光还碧甃,不劳人力递金船。润滋苔藓欺茵席,声入杉松当管弦。珍重诗人频管领,莫教尘土咽潺潺。

缥缈吾家一女仙,冰容虽小不知年。有时频夜看明月,心在嫦娥几案边。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边,言追六郡雄。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河南李茂彦,内蕴迈俗心。浚冲有泾渭,一顾重千金。事亲知色难,胜己又勇沈。外物既难必,求之首阳岑。

我从江南来,挂席江上正。轻舟自行速,不与风力竞。乃省少时学,强勉无佳兴。初如弄机杼,未解布丝经。利器昧其时,或反授人柄。及亲贤豪游,所尚志已定。不厌朝市喧,不须山林静。不为煦煦妍,不为严严冰。遇物理自畅,区处剧操令。仍类楚野竹,忽从孤根迸。便成翠琅玕,久与

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竿湿烟漠漠,江永风萧萧。连笮动袅娜,征衣飒飘飖.急流鸨鹢散,绝岸鼋鼍骄。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高通荆门路,阔会沧海潮。孤光隐顾眄,游子怅寂寥。无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野泉决决贯城来,红紫商量次第开。尚想梅横却月观,遥知云雨暗阳台。

此夜月明胜月半,可怜衰病自欹眠。窗前树子如人影,渺渺羁雌叫渚田。

孙竹新添绿玉枝,稚禽学习绕檐飞。动中会取归根意,雨过白云横翠微。

茂礼雕龙昔,香名展骥初。水连南海涨,星拱北辰居。稍发仙人履,将题别驾舆。明年征拜入,荆玉不藏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