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戏题羊皮灯》
拼音和注音
bǎi lǐ zhōu cóng chūn shì lǐ , wǔ xīng míng jù yè táng q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百里:一百里。谓距离甚远。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看'百里之命'。亦谓地小。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借指县令。宝剑名。复姓。春秋秦有百里奚。见《孟子.万章上》。
五星:古人称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为「五星」。即太阳系中距地球较近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星。
市里:街市里巷。市制长度单位。一千五百市尺为一里,合五百米,通称里。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刳肠何罪有谁怜,化作光明照绮筵。
百里粥从春市里,五星明聚夜堂前。
兔轮避满哉生魄,鱼枕潜辉宿解悬。
只恐左慈工幻化,故来东壁弄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