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昌言舍入酬王景彝学士雪霁有怀

寒霙飞断九门深,日上扶桑海气沈。
初见云端浮紫阙,忽惊尘外列瑶林。
芝封诏墨春生润,绮结官钱夕带阴。
官职声名君自有,何妨更绝郢中吟。

作品评述

《和石昌言舍入酬王景彝学士雪霁有怀》是宋代王珪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冰霜飘零九重门,太阳升起在东海。初次见到飘浮紫色的皇宫,突然惊叹尘外有一排瑶树。诏书封赐的芝草春季生长得茂盛,华美的官带夕阳带着阴影。官职和声名对于君主来说自有安排,何妨再度在郢州中吟唱。

诗意:
这首诗是王珪以雪后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官职声名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冰雪融化后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作者通过描述皇宫和瑶树,表达了对高贵和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然而,尽管官职和声名对于君主来说很重要,作者却认为它们并不是他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君主已经拥有了这些。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郢州中继续吟唱诗歌的决心和乐趣,显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自信。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雪霁后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赞美。诗中的描写细腻而充满想象力,通过使用富有意境的词语和形象,营造出一幅壮丽而宏伟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官职和声名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追求高尚境界和内心自由的追求,显示了他独立思考和超越物质欲望的品质。

整首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流畅优美,运用了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作者运用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相结合的手法,使诗词更富有意境和情感。这首诗词展示了王珪作为文人官员的才情和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作者介绍

王珪(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謚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爲四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珪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诗词推荐

一阵东风扫噎霾,天容海色豁然开。何须更网珊瑚树,只读韩碑也合来。

为个朝章束此身,眼看东路去无因。历阳旧客今应少,转忆邻家二老人。

既就良工雕琢,何妨出手扶持。抓著衲僧痒处,赏伊一枚荔枝。

西山日没东山昏,旋风吹马马踏云。画弦素管声浅繁,花裙綷gw步秋尘。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古壁彩虬金帖尾,雨工骑入秋潭水。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不拟寒山落韵诗,未传卢老泼禅衣。脚头活取通宵路,来透庭前划草机。

潇湘风已息。沅澧复安流。扬蛾一含睇。{女便}娟好且修。捐玦置澧浦。解佩寄中洲。

色红可使紫,叶单可使千。花小可使大,子小可使繁。天赋有定质,我力能使迁。自矜接花用,可夺造化权。众闻悉惊诧,为我屡叹吁。用智固巧矣,天时可易欤。我欲春采菊,我欲冬赏桃。汝不能栽接,汝巧亦徒劳。雨露草必生,霜雪松不死。有本性必生,亦时雨与之。所遭有变易,是亦

十年归把钓鱼竿,万变惟凭冷眼看。白发相寻点鬼簿,紫金焉得返魂丹。渐惊老旧遗民尽,欲问承平往事难。秋日未须畏残暑,浙江潮退即天寒。

鹿群上遥岑,云影抵苍壁。无客来敲门,倚松读周易。

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

落木枯林一夜苏,枝枝节节糁琼酥。看来忘却腊前景,一色李花三月初。

舳舻衔尾日无虚,更堑都城引漕渠。何事馁来贪雀谷,不知留得纪几储。

龙卧南阳久,天回北斗高。庙堂更政化,岩谷起英髦。正色朝端肃,华巅国务劳。西州忽移翣,风木动悲号。

问此庵,有谁直下肯承当。不假良材并巧匠,重重帝网妙严庄。

宴寝奉朝鸣采玉,良辰袭庆表长丝。仰承中壶垂芳裕,永播周南逮下诗。

清明冲节是身谋,御史郎官不肯留。回首轩裳双脱屣,放怀天地一轻沤。卞云苕月柴门静,菱雨苹风野艇秋。仰羡冥鸿空自愧,区区图报示知休。

风流官职称红莲,花发多同太守筵。绿醑十分倾玉斝,清商一部列金钿。池塘闲咏陪灵运,楼阁时登异仲宣。更想清明倚公暇,栖岩万固到应偏。

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隐者宁无人礼义,武陵独匪我山川。若将此地为真有,乱我彝伦六百年。

官事一酒瓮,寝斋低竹檐。朝昏睡过半,老病醉相兼。楼晚双旗袅,城昏叠鼓严。隔江吹笛处,空碧帖新蟾。

秦人占得桃源地。说道花深堪避世。桃花湾内岂无花,吕政马来拦不住。明朝与子穿花去。去看霜蹄剜石处。茫茫秦事是耶非,万一问花花解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