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七日山中感兴

日暮空归里,时艰未到家。
稼收迁野鼠,柿熟乱慈鸦。
冬暖生芦笋,人閒对菊花。
亡书何处补,无用自咨嗟。

作品评述

《十月初七日山中感兴》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暮空归里,时艰未到家。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空空地回到了家。
时局艰难,还未能真正地回归家园。

稼收迁野鼠,柿熟乱慈鸦。
庄稼的收获已经迁移到野外,老鼠四处活动。
柿子成熟了,乌鸦在树上混乱地叫着。

冬暖生芦笋,人閒对菊花。
冬天的温暖使芦笋发芽,而人们则闲暇地欣赏着菊花。
这里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生命的延续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

亡书何处补,无用自咨嗟。
失去的书籍该如何弥补,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惋惜。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学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身无法填补遗失的知识的痛惜。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境遇的描绘,融入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琐事的思考。舒岳祥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他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敏锐触觉。他通过诗意的展现,使读者在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的同时,也能品味到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珍贵的美好。

作者介绍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青腰似诧天公富,奔走风云。银界无痕。委巷穷山草木春。玉楼不怕歌茵湿,笑语纷纷。须放他们。醉里冰姿光照人。

方塘倒影青天净,幽么生苔绿荫浓。春去得闲观物化,吹凉醒睡喜支筇。

莫恋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老年催。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国路遥书未回。匹马计程愁日尽,一蝉何事引秋来。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

白杨猎猎柳青青,怒浪高低不肯平。一自尧夫分手后,更无人听杜鹃声。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

君辞予家倾蚁醅,自有嘉味须持来。青篾络缾方出户,红妆侑席已邀杯。穷愁一饮犹关分,侧望群贤不可陪。静坐纸窗无所得,只将文字眼前堆。

闻君鼎足话无生,说尽无生及有生。几日西郊回杖锡,小窗同听竹风声。

馕事十年当结局,襟期千古举同牢。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生欺仲达徒增气,死见王阳合厚颜。流运有功终是扰,阴符多术得非奸。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

山花雨后红,野草风前绿。浩歌归去来,不辱在知足。

晓起穷忙作麽生?两中安否问秋英。枯荷倒尽饶渠著,滴损兰花太薄情。

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浮生事。长江水。几时闲。幸是古来如此、且开颜。

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寸发如霜袒右肩,倚肩筇竹貌怡然。悬灯深屋夜分坐,移榻向阳斋后眠。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禅。清凉药分能知味,各自胸中有醴泉。

行行方避梦,又到谢亭来。举世皆如此,伊余何处回。竹鲜多透石,泉洁亦无苔。坐与僧同语,谁能顾酒杯。

君诵《黄庭》内外篇,本欲洗心不求仙。夜视片月堕我前,黑氛剥警日妍。一暑一寒久自坚,体中风行上通天。亭亭孤立孰傍缘,至哉道师昔云然。既已得之戒不传,知我此心未亏骞。指我婴儿藏谷渊,言未绝口行已旋,我思其言夜不眠。

云峰顶上玉仙家,误入修廊一迳斜。夜半月寒风力劲,满山松影走龙蛇。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江妃瑟里恨沈沈,万点红边意转深。拥出三千歌舞罢,翠绡萦得两同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