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

竹几蒲团石室中,细书抱仆校参同。
寄声碧眼朱高士,何必携琴下阆风。

作品评述

《石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某韫。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几蒲团石室中,
细书抱仆校参同。
寄声碧眼朱高士,
何必携琴下阆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朱高士的文人,他坐在石室中,周围摆着竹桌和蒲团,身旁放着细薄的书籍,他用心地阅读着。朱高士将自己的思绪寄托在碧绿的眼睛中,他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才华的士人。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认为朱高士并不需要带着琴去追求名利,他可以在安静的石室中专心修身养性,无需随波逐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朱高士在石室中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修养的境界。首句“竹几蒲团石室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石室的环境,体现了作者对于清静的追求。接着,“细书抱仆校参同”,描述了朱高士专心阅读的情景,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下半首的“寄声碧眼朱高士”,通过描写朱高士的眼睛,表现出他的聪慧和高尚的品质。最后两句“何必携琴下阆风”,表达了作者对于朱高士的赞美和思考。作者认为朱高士无需追逐名利,而是可以在石室中专心修炼自己的品德和才华。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修养的理想境界,表达了对于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的思考和赞美。

诗词推荐

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珮身。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颦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宫漏丁丁夜向晨,烟销雾散愁方士。

独上谯楼日一廻,春风桃李满城开。狂夫欲语无人听,呼取闲云共酒杯。

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神龙固难豢,天马岂易鞿。渊明肯折腰,为此五斗微。我本田野人,初不慕轻肥。食未从人乞,隐不待赋归。

飞锡破晓色,红叶弄吴枫。闻名且见面,清明豁长空。

匣有青萍筒有书,何门不可曳长裾。应须定取真知者,遣对明君说子虚。

结屋不袤丈,著身还有余;破壁作小窗,亦足陈吾书。无酒当饮水,无肉当饭蔬。知止乃不殆,此语良非虚。古人造道处,正自无绝殊。愿君勿它求,且复爱吾庐。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玉室金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沈醉到黄昏。

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如今憔倅蓬窗里,飞上青天妒落花。

晋公宾佐选,英毅冠朝端。三日拂冠剑,一时增羽翰。世家存器质,国论伫图难。从此抛经卷,青毡拜近官。

忆昔度宗皇帝时,十年十三日食之。似道屃赑湖海曲,天子宫庭耽乐嬉。满朝翕翕皆妇人,祸来照镜方画眉。北军顺流日食既,两国正尔争雄雌。兴亡岂必皆有数,百年以来士气索。文臣髀肉不识马,武士惊魄怕见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有起皆因灭,无暌不暂同。从欢终作戚,转苦又成空。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更无寻觅处,鸟迹印空中。

山水有馀静,都忘城市嚣。朱黝本自省,时焉此逍遥。

铁骑森森帕首红,角声旗影夕阳中。虽惭江左繁雄郡,且看人间矍铄翁。清渭十年真昨梦,玉关万里又秋风。凭鞍撩动功名意,未恨猿惊蕙帐空。

穷居无米糁蒿藜,筠笼相先送荔枝。安得仙人炼丹灶,试将红玉甑中炊。

梅花又隔年看,节节光明雪照山。百万虎貔双剑外,三千騋牝寸田间。鹤头捧诏从天陛,鸡舌含香趁晓班。富有春秋洪原力,宅家那得放公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