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汪广洋的《江上十首(其一)》
拼音和注音
lú shān wàn bā qiān zhàng gāo , jiāng shuǐ rì yè sòng bō tā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中国名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风景奇秀,多名胜古迹。山上有牯岭镇,为著名游览、避暑、疗养胜地。
日夜:白天与黑夜。泛指全天。
江水:即长江。
千丈:极言其长﹑高﹑深。
波涛:(名)大波浪:~汹涌。[近]波澜。
汪广洋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原诗
庐山万八千丈高,江水日夜送波涛。
看山饮水自成趣,何用长竿钓巨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