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道中二首

尽日巉岩峻陟,有时罢亚横陈。
看云不妨拄笏,耦耕定自知津。

作品评述

《铜官道中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铜官道上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一整天攀登险峻的巉岩,
偶尔停下来侧身休息。
凝望云彩,不妨拄起拐杖,
与伴侣一起耕作,自知辛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铜官道上的景象和心境。作者在这条道路上艰难跋涉,攀登巉岩,感受到了艰险和险峻之处。但是他也有时停下脚步,休息片刻,欣赏天空中的云彩。他不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拄起拐杖,继续前行。他与伴侣一起耕作,明白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朴实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在铜官道上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的思考,诗人表达了他对艰难和辛劳的认知和接受。他并不回避困难和坎坷,而是选择继续前行,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诗中的"巉岩"和"陟"形容了道路的崎岖和陡峭,体现了作者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拄笏"和"耦耕"则象征着作者的勤劳和坚持,他不因困境而停滞不前,而是积极面对,勇往直前。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对困境的勇敢面对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在生活中的坚韧和努力,表达了对艰难环境的接受和积极应对。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勇气和坚毅,同时也呼唤着读者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细莎为屦如编须,轻葛为服如剪莩。寒泉洒屋朝露濡,霜簟可荐机可扶。风鸣牖间如吹竽,此虽有暑宜亦无。庭前峻山槎之余,盆中养鳅大如鱼。荻生抱甲未见肤,蔓起上屋将县壼。麦苗高齐可藏乌,此虽非野仅亦如。兄居溪堂南山趺,渥足溪水惊雁凫。澄潭百丈清无淤,将往思我立踟躇。

执手河梁有赠言,樯乌端为小留连。无风浪起勤看客,不尽江来稳放船。烟雨楼台空梦到,云天鸿雁只书传。不须更问西归日,定是彤庭射策年。

应门有翼,羽术斯陈。山龙兗冕,律度声身。峨峨奉璋,肃肃九实。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新州在何处,有个养亲人。一旦成佛去,那知昔卖薪。

人传湫水未尝枯,满底苍苔乱发粗。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

平分秋半月华圆,玉碾无声静转旋。月桂从攀由我捷,嫦娥不解是谁先。

莫叹鬓如雪,且教心似灰。

空亭明远嶂,老树黯馀曛。野兴临流坐,秋声入夜闻。渔归孤棹月,鹤睡一松云。记得前溪路,人家两岸分。

簇簇人闻马粪香,江东风俗美诸王。莫言此巷无寻处,处处皆成马粪场。

痛矣真源丧,纷纭物象来。水轮今若此,世事亦宜哉。上下车交辐,周旋斗转魁。咸渊日微堕,仙窟月初开。旁柅从为用,垂绠重亦回。枘多初不晓,机密暗相该。圃外沧浪洩,庭间霹雳摧。玉飞千仞表,缨挂九泉隈。翻覆殊难定,牵连巧自媒。建瓴今比速,抱瓮此相哀。平眂曾无觉,深窥

一色阴云蔽晓空,粉英琼屑乱茸茸。不知游骑将何处,已失南城玉柱峰。

和靖终身欠孟光,只留一鹤伴山房。唐人未识花高致,苦欲为渠聘海棠。

羽书飞报南州捷,百万戎师尽转官。豪杰危中成事易,规模狭处济时难。云生杀气雕旗暗,风肃军声虎帐寒。何日山河□□□,□□□□旧衣冠。

忆南洲。绀波萦绕,垂杨柳拂朱楼。念十载风流梦觉,满身花影人扶,旧曾暗游。无言空怆离忧。醉袖裛将红泪,吟笺写许清愁。试与问、杨琼解怜郎否,也应还是,旧家声价,而今艳质不来眼底,柔情终在心头。黯凝眸。黄昏月沈半钩。

问讯永州倪户曹,别来岁月已滔滔。贤居幕府定余暇,舟过浯溪今几遭。颂出次山微自显,诗成太史贬无褒。因来打寄山中本,并以张秦翰墨豪。

坐对梅花笑,还记初度年时。名利事,总成非。漫老矣何为。吴山夜月闽山雾,回首鬓影如丝。懒更问,斗牛箕。强凭醉成诗。闲思。嗟飘泊,浮云飞絮,曾跌荡、春风柘枝。便万里、金台筑就,已长分采药庞公,誓墓义之。百年正尔,一笑尊前,儿女牵衣。

草堂书一架,苔径竹千竿。难世投谁是,清贫且自安。邻居皆学稼,客至亦无官。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霜後寒溪清更清,冰如溪水水如冰。闲行也有穷忙事,问讯梅花开未曾。

破晓鸡声欲彻天,沉沉墟里令无烟。哦诗直拟陶元亮,误落尘中忽卅年。

田畴总是十分苗,处处逢人意气骄。不问神祠赛箫鼓,君臣有道四时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