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

拥书终日汗如浆,试上崔嵬觅晚凉。
忽喜孤烟支拄杖,偶逢平石寘绳床。
十年世事头须白,六月江城草树苍。
莫尽山颠且山半,待携诗友共清觞。

作品评述

《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拥书终日汗如浆,
试上崔嵬觅晚凉。
忽喜孤烟支拄杖,
偶逢平石寘绳床。

十年世事头须白,
六月江城草树苍。
莫尽山颠且山半,
待携诗友共清觞。

译文:
整日拥书,汗如浆。
试登崔嵬山寻找晚凉。
突然发现孤烟中有一人,拄着杖。
偶然遇到平坦的石头,放下绳床。

十年的世事使得头发变白,
六月的江城草木苍苍。
不要只到山的一半就放弃,
等待与诗友一起分享清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方回登上秀山的过程,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友谊的向往。诗人在炎热的夏季,拥有大量的书籍,辛勤学习,汗流浃背。为了寻找凉爽,他登上崔嵬山,希望在山顶能找到些许凉意。在孤烟中,他突然看到一位独自行走的人,那人拄着杖子,似乎是在享受山中的宁静。偶然间,诗人在山上发现了一个平坦的石头,于是他坐下来,将绳床放置其中,以享受这份宁静。

诗中的"十年世事头须白"表明了诗人已经历了许多年的世事,年岁渐长,头发已经变白。"六月江城草树苍"描绘了夏季江城的景色,青绿的草木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期待。他告诉读者不要只满足于攀登山的一半,而是要继续向前,不断探索。他期待能与诗友一起分享美酒,共同欢庆,度过愉快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攀登秀山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诗人在劳累学习的过程中,渴望寻找凉爽和宁静。他发现了山中的孤烟和平石,从中感受到了一丝宁静和满足。诗人的成熟和阅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认知,他期待与诗友一起分享欢乐和喜悦。

整首诗词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诗人通过与山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以及对共同欢庆的渴望。

这首诗词结构简洁,用词质朴自然,意象清新,给人以山中远眺,秀山峻岭,云雾弥漫。这里是方回创作的《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的诗意和赏析。

诗人一天都在拥有书籍,埋头苦读,汗水如浆。为了寻求一丝凉爽,他决定攀登崔嵬山。当他登上山顶,他突然发现有一人独自站在孤烟中,手拄着杖子。诗人偶然遇到了一个平坦的石头,他把绳床放在上面,休息片刻。

诗人已经度过了十年的光阴,阅尽尘世沧桑,头发已经斑白。六月的江城,青草绿树,给人一种苍翠的感觉。尽管已经攀登了一半的山峰,但诗人并不满足,他期待着与诗友们一起分享美酒,共度欢乐时光。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诗人在炎热的夏季,通过攀登崔嵬山来寻求一丝凉爽和宁静。他发现了孤烟中的一位行人,这个景象使他感到突然的喜悦和舒适。诗人的经历和岁月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期待能与诗友们一起分享喜悦和快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友谊的热爱。诗人通过与山景的互动,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以及对共同欢庆的渴望。

该诗词结构简洁,用词朴实自然,意象鲜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它通过描绘诗人攀登山峰的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友谊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灵峰俯招人,老惫久乃至。荒荒墓旁庐,去住自移世。拂拭网丝榻,敢忘鼠衔泪。暝色接江海,渺然一身寄。缺月生楼头,光浮万松气。浸入苍烟窟,变灭荡层吹。野水出蛙声,共我肝肠沸。环环众壑影,漾漾孤灯味。竹丛把茗碗,露下湿秋思。窥廊夔魅空,冷抱星辰睡。

郡闲多暇日,况乃值清冬。风叶已成扫,霜芜犹复重。佛香留夜火,蔬饭候晨钟。谁信二千石,心如一衲翁。

云气峥嵘众俊林,圣朝事事合天心。梅根依傍蒙嘉泽,竹力低垂愧重任。有美江山只如旧,无尘宇宙幸逢今。坐令清昼閒铃索,白战工夫效汝阴。

不饵住云溪,休丹罢药畦。杏花虚结子,石髓任成泥。扫地青牛卧,栽松白鹤栖。共知仙女丽,莫是阮郎妻。

生长兵间早脱身,晚为元佑太平人。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百年衰朽骨,六尺岁寒姿。雪外兼松凭,泉边待月欹。他时出山去,犹谢见相随。

细筭人间千万事,皆输花底共开颜。芳菲大率一春内,烂漫都无十日间。亦恐忧愁为龃龉,更防风雨作艰难。莫教此后成遗恨,把火樽前尚可攀。

齐居有常禁,跬步不得语。清欢犹反思,浊酒成独抚。野杏乱飞春,邻鸡静啼午。寂寥正如此,坐见前山雨。

移却松筠致客堂,净泥环堵贮荷香。衡茅只要免风雨,藻棁不须高栋梁。丰蔀仲尼明演易,作歌五子恨雕墙。燕台汉阁王侯事,青史千年播耿光。

正月忽已晦,惠风亦全和。更留十日晴,桃李当有花。病夫不知春,但觉所感多。东轩对深樾,日暮鸟犹歌。

异物不易遇,其出由地灵。伊耆阐坤珍,三秀既挺生。赋形虽恨小,殊喜见未曾。朱明复荐祥,仟种茂丛茎。涉者既敷腴,大者尤轮囷。周遭径盈尺,菌蠢叠成层。团团盘赤玉,艳艳杯紫金。霏烟气葱郁,映日光晶荧。神芝产冢阜,岁久迹已陈。不图余七袠,一再见斯今。有开必有先,休符

白水水逾白,疏山山不疏。林迷钟递响,路久衲分裾。寤寐念丘壑,征行怀简书。西来有意否,试与问何如。

方觅残,馀蒙庵方,邀便出黄粱。中生秀,唯我最堪当。内冲和九转,般运、二气飘荡。飚动,楼上下,出入呼光芒。殃。取象滋,羊味酒,醴俱忘。灵真一点,圆照璋。印白莲秀艳,清净、别恁馨香。华静,衣前引,齐唱满庭芳。

隐操人将处士看,宁知器业自槃槃。襄阳耆旧今馀几,儒馆先生定莫攀。元亮归来犹责子,德公老去竟无官。子孙忠孝联三绶,说似前人合厚颜。

凶年已度麦方秋,学道从来幸寡求。荷锸自随身若寄,漉篱可卖饭何忧?邻翁濒死复相见,村市小凉时独游。不怕归时又侵夜,新添略彴跨清沟。

春风旗鼓石头城。急麾兵。斩长鲸。缓带轻裘,乘胜诗蛮荆。蚁聚蜂屯三十万,军面缚,赴行营。舳舻千里大江横。凯歌声。犬羊惊。尊俎风流,谈笑酒徐倾。北望旄头今已灭,河汉淡,两台星。

视物眼深。说禅口快。一点不著虚空,万化谁分器界。应众缘而閒六根,入诸尘而住三昧。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破帽无情下受吹,满头霜雪已如丝。菊花笑我三秋客,风物撩人九日诗。三楚膏腴已煨炉,二江皮肉更疮痍。子卿三月无音信,鸿雁南来何所之。

音书不可论,河塞雪纷纷。雁足期苏武,狐裘见薛君。城池通紫陌,鞍马入黄云。远棹漳渠水,平流几处分。

残霭初收半在沙,一川芳草趁溪斜。群峰古意汪芒国,废地诗情正曜家。天末凄迷浮野色,柳边骀荡受春华。更携尊酒看修竹,不为前坡得意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