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二绝

尽道神龙此有灵,一池澄静暮痕清。
如何蟠屈无飞志,却放鸣蛙有怒声。

作品评述

《龙池二绝》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大家都说神龙具有灵性,
一池水清澈平静,夜晚的痕迹清晰可见。
为何它却蜿蜒曲折没有飞翔的志向,
反而放任嘶鸣的蛙儿充满了怒意呢?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龙池,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思考和反思。诗中的神龙象征着高贵、崇高和追求卓越的品质,而龙池则代表了一种静谧、纯净的状态。然而,诗人却对神龙缺乏飞翔的志向感到困惑,同时对于蛙儿嘶鸣所带来的怒意感到不解。这种对比和矛盾,暗示了诗人对于事物本质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赏析:
《龙池二绝》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诗人通过描绘神龙和龙池的形象,传递了一种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神龙被视为一种高贵而崇高的存在,但它却缺乏飞翔的志向,这种反差让人感到困惑。与此同时,蛙儿嘶鸣的怒意则带来了一种不和谐的氛围。这种对比使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生中的矛盾和困惑,激发了读者对于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复杂的哲理,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界的感悟。这种深邃的思考和抽象的表达方式,是宋代诗词的典型特征之一。《龙池二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美感。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诗词推荐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为觅梢头一点酸,缥枝红萼谩阑干。东君已误当时约,犹敛幽芳待岁寒。

给事勋庸太史诗,凛然人物见家规。霜须同老岂无种,孝友深根真得师。治行所居皆可纪,人亡于此叹吾衰。旧闻有道碑无愧,今见云孙无愧词。

县势坡陀树老苍,山光明润客荒唐。木兰多露不能湿,檐卜匪风还逢香。万事妇姑鸣好丑,百年翁仲领兴亡。九龙堂裹堕宜酒,卢橘来禽日正长。

桃花浪里泊扁舟,草草相逢恨莫留。一自春风来折简,几番夜月独登楼。尘踪偃蹇长怀旧,蓬鬓萧疏又见秋。为报故人安好在,身闲不负远公游。

碧天如水明霞光,雁字横风一一斜。袖手行吟不知晚,满川霜月浸芦花。

回光返照便归来,鼻孔辽天眼豁开。元来佛法无多子,连祝三拳打自呆。

翠箔昼重重,寒深雨更浓。碧鲜浮草色,闲淡敛云容。未遣愁欺病,还资静养慵。蹉跎裘褐在,强半负春秾。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颁来法旨不容违,仙律森严敢泄机。楚水吴山相共聚,与君同跨片霞飞。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当日谪仙随凤诏,毫端写出禁园春。沉香亭北人沉醉,误认龙香在领巾。

樵斧和云斫,渔蓑带雪披。

默默守柴荆,人间事颇更。病方知养性,贫始欲谋生。尚有狂奴态,元无老婢声。迩来尘虑尽,勿怪小诗清。

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

雨後精神退九分,病香愁态不胜春。落阶一寸轻红雪,卷地风来政恼人。

西风吹雨洗林庐,夜深凉气生庭除。呼童为我扫籧篨,便欲拂拭红氍毹。冠巾三肃傅头颅,絺绤轻利体不濡。似觉礼法由吾徒,寝甘食美增腹腴。床头有酒不用沽,更烦黄菊催红萸。一秋办取三百壶,二三佳友不可无。

冬深差喜病根除,药裹犹亲酒盏疎。门对好山纯种竹。园通活水可浇疏。檐牙带湿霜晴后,帘额移阴日出初。时有邮筒递诗至,吟余例拟借牛车。

轩轩青田鹤,郁郁在樊笼。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今来始谢去,万事一笑空。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

君诗飘举似鸿惊,书入扬州子弟评。圣世由来升俊造,少年已自得声名。六经正可三冬足,万里聊堪一日行。更约弥敦同姓乐,能来触咏畅幽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