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公和尚赞

鹰窠大士,示现无方。
生于宋代,老于齐梁。
杖头刀尺,隐显全彰。
巍巍堂堂,炜炜煌煌。
至今坐断独龙冈。

作品评述

《宝公和尚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心月。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叫宝公的和尚的传奇故事。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宝公和尚赞

鹰窠大士,示现无方。
生于宋代,老于齐梁。
杖头刀尺,隐显全彰。
巍巍堂堂,炜炜煌煌。
至今坐断独龙冈。

译文:
伟大的宝公和尚,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他诞生于宋代,跨越了齐梁两代。
他手持杖和刀尺,隐约显示出他的全貌。
他庄严威武,光芒璀璨。
至今他坐在独龙冈上,永远不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赞颂了宝公和尚的伟大和神奇。宝公和尚被描绘成一个无处不在的存在,他的身影无法被限定和捕捉。他生于宋代,但他的影响力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延续到齐梁两个朝代。他手持杖和刀尺,这象征着他的高深修行和智慧,他的身份和地位隐约可见,但又展现出他的全貌和荣耀。宝公和尚的形象庄严而威武,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令人肃然起敬。最后一句诗描述他至今坐在独龙冈上,意味着他的存在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永恒不变。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宝公和尚的形象,表达了对他伟大境界和深远影响的赞颂。宝公和尚被视为一个超越尘世的存在,他的存在和智慧超越了时代和世界的局限,具有无穷的力量和能量。他的形象激发人们对于修行和智慧的追求,也象征着人类对于超越凡俗的渴望。整首诗以庄严肃穆的语言和形象,展示了宝公和尚的超凡魅力和永恒存在的力量。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乱点琼葩艳艳明,半粘残雪不胜清。春风十里梅花路,拄杖寻诗独自行。

桑田何处海漫漫,耕垄传闻建武间。真主不缘符白水,先生安可饭青山。至今衰草遗寒烧,此日秋江起暮鹇。万里崎岖祠下路,不知行役几人閒。

囷储赤米枝梧饭,箧有青毡准拟寒。政使堆金无处用,不须常贮一钱看。

登堂曾拜太夫人,秀伟端方迥不群。为子求官因白屋,有孙擢第自青云。身兼富寿人应少,眼见为玄世罕闻。已被荣封犹未已,更年褒赠贲新坟。

淡红衫,缕金裙。

蜡英要占菊天破,玉树须乘梅雨培。金粟如来还出世,清香不许别花开。

入樵万里海棠林,花作云霞树作阴。莫笑道人行此路,却怀程邵看花心。

约己心全小,宽叱德有余。外家恩泽少,先后礼容虚。原庙因前室,中朝避册书。功名不胜纪,四諡叹犹疏。

一岛风烟水四围,轩高窈窕更幽奇。眼中泉石论溪买,行处壶觞逐境移。倦马虺聩前日路,寒松偃蹇旧年枝。自嗟老去殊痴绝,一月春愁废作诗。

老於世事尽忘机,古庙寒灰阅四时。禀赋旧为天地贵,遮阑那许鬼神窥。无弦绿绮陶彭泽,露地白牛僧大沩。只此瞿昙安乐行,从何处觅是和非。

楼东清晓起参旗,火伏三金喜应期。车马尘中犹苦热,故山已是早凉时。

正是花时节,思君寝复兴。市沽终不醉,春梦亦无凭。岳面悬青雨,河心走浊冰。东门一条路,离恨镇相仍。

灯意留人云自列。六市轻帘,*露钱塘月。十二修鬟流翠结。东风摇落仙肌雪。浅浅银壶催晓色。兰影香中,总是江南客。去国一场春梦灭。

曾向清溪采白苹,江东日暮别经春。投金濑上思归客,浮玉山前忆故人。千里云萍应念我,一庭风树敢忘亲。挂蓑石暖苔衣厚,拟买渔舠作近邻。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收拾游人去,还予玉一轮。两湖成独往,十月夜寻春。野鸭呼名急,惊鱼掷浪频。莼烟分桂棹,直拟犯星辰。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狥身。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宴坐黄堂愧无恨,陇头元是带经人。

大患都缘有此身,笑看身外假为真。梦中更作西湖梦,谁谓先生不到闽。

江行春欲半,孤枕弋阳堤。云暗犹飘雪,潮寒未应溪。饮猿闻棹散,飞鸟背船低。此路成幽绝,家山巩洛西。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