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渡滹沱》
拼音和注音
hū tuó lái bù jí , xiǎo sè dàng gū ché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晨曦。
滹沱:亦作"滹沲"。水名。即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在献县和滏阳河汇合为子牙河。至天津市,会北运河入海。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滹沱来不极,晓色荡孤城。
击楫中流过,褰帷下吏情。
天衔纡岸转,日上大波行。
独在知津后,风尘见濯缨。